清晨六點四十,廠區東門剛開,劉好仃已經站在了會議室門口。他沒進屋,而是把門拉開一條縫,把三張流程圖重新用藍綠色膠帶貼牢,邊角多壓了枚回形針。陽光斜照進來,正好落在“雙軌並行”四個字上,像是給它們鍍了層邊。
他掏出手機,點開工作群,發了條語音:“小王,今天第一份日誌你記,拍清楚,發群裡。”
語音剛發完,又補打了個電話:“彆等通知,直接來門口等我。”
七點十分,他拎著一壺熱茶走進休息區,碰上采購組的小李正蹲在窗台邊刷手機。
“今天八點十五,站會。”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放,“你手裡那排班表,帶了嗎?”
小李一愣:“係統還沒更新……”
“那就拿舊的。”劉好仃擰開杯蓋,熱氣冒出來,“舊的也比空手強。”
七點五十分,對講機響了。
“老周,清溝記錄本帶了沒?”
“帶了帶了,正往這邊走!”
“小陳,預確認流程編號查好了嗎?”
“在查,在查……”
“八點十分前,我要看到編號。”
劉好仃掛了對講機,低頭看了眼手表,又摸出小本子,在“站會準備”那一欄畫了個勾。他沒寫“完成”,隻寫了“啟動”。
八點十三分,會議室門口站了三個人。
老周穿著工裝褲,手裡捏著本子,腳邊放著卷尺;小李抱著筆記本電腦,屏幕還黑著;小陳翻著手機備忘錄,眉頭皺成一團。
劉好仃站在門口,手裡拿著一支紅筆。
“站著說。”他說,“三句話,每人三句,說完就走。”
老周清了清嗓子:“昨天溝清了八米,今天計劃再清十二米。需要采購組確認明天能不能送標線漆。”
小李接上:“供應商聯係了兩家,排班正常。預確認流程編號還沒出,等財務那邊回。”
小陳趕緊跟上:“批文流程走到了第三步,預計今天下午能簽。我盯。”
劉好仃沒點頭也沒搖頭,紅筆在本子上劃了三下。
“日誌呢?”他問小王。
“拍好了,剛發群裡。”
“待補項呢?”
“三個:標線漆沒確認、編號沒拿到、批文沒簽。”
劉好仃把本子遞給小王:“加一欄,叫‘卡點追蹤’。誰卡了,卡在哪,寫明白。”
八點十八分,人散了。
劉好仃沒走,站在白板前,盯著那張綠圖看了兩分鐘,轉身去了采購組工位。
小李正準備關電腦。
“簡報做了嗎?”
“還沒……也沒啥可報的,三家都正常。”
“那就報‘正常’。”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,“打開模板。”
小李猶豫著點開文檔。
劉好仃口述:“第一條,本周聯絡供應商,三家,電話溝通。第二條,預警信號監測,無異常。第三條,下周關注點,水泥管廠夜班排班情況。”
“這就兩行字……”
“夠了。”
“行政說不讓打空白表。”
“這不是空白。”劉好仃點了打印鍵,“這是‘沒事兒’的證明。哪天真出事兒了,咱們才知道是從哪天開始沒事兒的。”
紙張吐出來,他拿起來看了看,折了兩下,塞進文件夾。
然後打開手機,拍照,發群。
“第1期《供應風險簡報》已歸檔。下周同一時間,更新。”
群裡靜了幾秒。
小王回了個“收到”。
老周發了個“”。
小李默默把文檔另存為“簡報01”。
九點二十分,劉好仃回到辦公室,翻開筆記本,在“三動原則”下麵畫了第二條橫線。
不是紅線,是藍線。
上一回是決心,這一回是行動。
他合上本子,起身去車間。
路過施工區時,看見老周帶著人正在清溝。
“今天能清多少?”他問。
“按計劃,十二米。”老周抹了把汗,“標線漆要是下午到,明天就能劃線。”
“采購那邊有信兒嗎?”
“小李說在催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,掏出手機記下“清溝12米,標線待定”,然後發到群裡。
他沒寫“進展順利”,隻寫了“動作執行中”。
中午十二點,他在食堂碰上小陳。
“批文簽了嗎?”
“快了,就差一步。”
“預確認編號呢?”
“拿到了,我發你。”
劉好仃看著手機彈出的六位數,回了個“好”,順手把編號填進本子。
下午兩點,他坐在采購組外的長椅上,等小李打完一通供應商電話。
“怎麼樣?”
“水泥管廠說限產還沒結束,但有個小廠能代產,量少,要加價。”
“聯係上了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