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從口袋裡掏出來的時候,屏幕還亮著小林那條消息:“阿珍剛整理出第一批可交換的建議,共23條,要不要現在發過去?”他沒回,隻是順手按滅了光,把手機翻過來扣在更衣室的長椅上。陽光正斜斜地照在工具袋的拉鏈口,那本登記本又露出來半截,藍墨水蹭在新一頁紙上,蓋住了“彆怕慢,怕不動”幾個字。
他盯著那片墨跡看了兩秒,忽然轉身拉開抽屜,翻出一張南粵建材回傳的建議表打印件。紙上的字段整整齊齊,比他們廠用的多出兩欄:“建議類彆編碼”和“反饋時限要求”。他把紙折好,塞進登記本裡,合上,拎起工具袋就走。
三樓小會議室的門還沒關嚴,小林正抱著電腦調試投影,阿珍在擦相機鏡頭,老周坐在角落翻排班表。劉好仃推門進來,把登記本往桌上一放,聲音不大:“下午三點,不聊進展,先想麻煩。”
三人抬頭,愣了一下。
“不是說好先動起來嗎?”小林手還搭在電源線上。
“動是動了,”劉好仃坐下來,沒坐主位,“可咱們走的路,是平地還是坑,得先看清楚。”
阿珍收起鏡頭蓋:“您是說……有風險?”
“不是有沒有,”他翻開登記本,抽出那張打印紙,“是已經踩到邊上了。”他把紙推過去,“他們要編碼,要時限,咱們拿什麼對?拿工人手寫的紙條去掃?”
小林接過一看:“這格式……差得有點遠。”
“不止格式。”劉好仃從口袋裡掏出一支筆,在登記本上劃了四個詞:人、技、流程、時間。“咱們今天不談下一步,就坐這兒,把可能絆倒咱們的石頭,一塊一塊翻出來。”
老周放下排班表:“您是想列個‘問題清單’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先看見,再拆。”
阿珍打開筆記本:“那我先說一個——咱們平台導出的數據是exce,南粵那邊說是內部係統加密傳輸,得用他們專用接口。咱們這頭連不上,隻能手動導出再發郵件。”
“技術卡住了?”小林皺眉。
“卡一半。”阿珍苦笑,“每次傳都得人工轉一次,萬一哪天忘了,或者格式錯位,建議就斷在路上了。”
劉好仃在“技”下麵寫下:“係統不兼容,需手動中轉”。
小林舉手:“還有個事——南粵要求每條建議後麵得附‘初步處理意見’,可咱們班組長哪敢隨便表態?說‘可行’,萬一做不到呢?說‘不行’,工人又覺得被駁了麵子。”
“流程斷點。”劉好仃在“流程”欄寫下:“建議需附意見,但基層無決策權”。
老周搓了搓手:“我這邊也有難處。試點車間是三班倒,白班還能抽人收建議,夜班和中班生產節奏緊,每天十條建議,聽著不多,可真讓人去收,班組長肯定覺得是添亂。”
“時間衝突。”劉好仃在“人”下麵記下:“班次密集,采集易乾擾生產”。
小林忽然抬頭:“等等,時間……不隻是車間。”
“你說協調?”劉好仃問。
“對。咱們約了下周三視頻,十點。可南粵午休是十二點到一點,咱們是十一點半到十二點。要是臨時要碰頭,窗口就十分鐘。他們開會遲到五分鐘,咱們這邊午休都結束了。”
劉好仃低頭算了算,筆尖在“時間”欄劃下第四條:“跨廠溝通窗口重疊不足,響應易延遲”。
會議室一下子靜了。
阿珍看著黑板上的四條,輕聲說:“這四項,哪一項卡住,整個事都轉不動。”
“是。”劉好仃合上登記本,“所以不能等出了事再想怎麼辦。”
小林撓頭:“可咱們現在連平台權限都沒拿到,技術問題怎麼破?”
“不破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現在不是破的時候,是記的時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