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斜斜地掃過三樓走廊,藍色中轉站的漆麵泛著一層溫潤的光。劉好仃站在信箱前,沒急著開鎖,而是輕輕推了推鐵門,確認它合得嚴實。昨天夜裡,他夢見有人把建議紙折成小船,順著車間通風口飄進來——荒唐,可醒來時嘴角還掛著笑。
他掏出鑰匙,打開信箱。三張紙靜靜躺著,一張是夜班工人寫的模具鬆動問題,一張建議更換照明燈管,第三張畫了個歪歪扭扭的笑臉,下麵寫著:“建議:明天能發兩瓶水嗎?熱。”
劉好仃把紙條收進工具袋,轉身進了會議室。白板上還貼著那張“夜班飲水機沒熱水”的硬紙片,邊角有些卷,但字跡清晰。他拿起記號筆,在底下寫了一行字:“籌備完成度核查——從第一條建議開始。”
小林端著茶杯進來,看見白板愣了一下:“頭兒,這是要收尾了?”
“不是要,是得看看真收沒收住。”劉好仃把登記本攤開,“咱們中轉站通了,話術穩了,臨時通道也跑順了。可這些是‘能用’,不等於‘全通’。今天,咱們一條條過,看看到底準備好了沒有。”
阿珍輕輕地抱著筆記本電腦,緩緩地坐了下來。與此同時,老周也不緊不慢地拎著記錄本走進了房間。
劉好仃麵帶微笑地將《籌備完成度核查清單》分發給每個人。這份清單上,十二項指標被清晰地羅列出來:文件格式對照表確認、係統臨時通道運行日誌、三類響應模板使用覆蓋率、中轉站交接簽字執行情況、南粵反饋接收記錄、應急預案演練記錄等等。
劉好仃語氣堅定地說道:“咱們可不能單憑感覺辦事,一切都要以打鉤為準。”他環視了一下眾人,接著說:“誰負責哪一項,就請主動站出來認領。”
小林迅速翻開係統日誌,仔細查看其中的數據。過了一會兒,他抬起頭,興奮地說:“這七天的人工轉錄過程中,沒有出現一次卡頓的情況,而且南粵那邊反饋的代碼全部都是200,表示一切正常!”
阿珍也不甘示弱,她熟練地調出交接單的掃描件,認真地檢查著每一個細節。不一會兒,她如釋重負地笑了笑,說道:“這三天的夜班質檢員都已經簽字確認了,一個都沒有遺漏。”
老周指著晨會記錄:“話術模板培訓完了,組長們現在知道‘需成本評估’不是推活,是走流程。”
劉好仃在白板上一項項打鉤,動作不快,但穩。等最後一項“應急聯絡雙通道測試記錄”也被勾上時,會議室安靜了幾秒。
“都齊了?”小林問。
“齊了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可齊了,不等於對方也覺得齊。”
話音剛落,手機震了兩下。南粵那邊發來消息:原定下午三點的籌備對接會,提前到兩點,另提一項新要求——數據預加載需提前48小時完成,否則影響他們係統排程。
阿珍皺眉:“我們隻備了24小時緩衝,這等於砍掉一半時間。”
老周也嘀咕:“他們怎麼臨時變卦?”
劉好仃沒說話,調出過去一周的臨時文件傳輸日誌,把每次上傳時間、響應時長、反饋狀態做成一張簡表。他把表格投影到白板上,指著第三列:“看看,最長一次響應,四十七分鐘。最短,十三分鐘。咱們的人工通道,比他們係統自動批處理還快半拍。”
小林眼睛一亮:“要不,咱們白天按原計劃走,晚上加一班,做預加載模擬?拿數據說話。”
“就這麼辦。”劉好仃撥通小林的內線,“你帶阿珍,從現在開始,每兩小時跑一次全流程模擬。我跟南粵約個視頻,先亮亮咱們的底子。”
兩點整,視頻會議接通。南粵技術代表看著屏幕上滾動的模擬日誌,眉頭從擰著到鬆開,最後說了句:“你們這人工跑出來的節奏,比我們預設的自動化流程還穩。”
“我們不怕多跑一趟。”劉好仃說,“就怕斷音。既然要提前48小時,那我們就從今晚開始加載,明早八點前完成第一輪。您看行不行?”
對方沉默兩秒,點頭:“行。數據鏈路確認,時間鏈也對上了。籌備狀態,我們這邊沒問題。”
掛了視頻,劉好仃回到會議室。小林正往登記本上抄模擬記錄,阿珍在核對交接單,老周把最新一張建議紙拍在白板上:“工人提的,越來越像那麼回事了。”
劉好仃翻開登記本最新一頁,上麵記著三行字:人工通道持續運行、話術閉環穩定、中轉站運轉正常。這些都是上一章一點一點磨出來的。他合上本子,說:“開個短會。”
四人圍站白板前,劉好仃拿起筆,在“籌備完成度”標題下寫了一行:
“基本完成=所有前置條件就緒,唯一待辦:啟動指令。”
“有人問,‘基本完成’是不是還差一點?”他轉過身,“我說,是差一點——差一個‘開始’的命令。但除此之外,技術對接通了,人員分工清了,應急預案備了,對方也認了。我們,準備好了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幾秒,然後小林笑了:“那我是不是可以洗掉抽屜裡的泡麵碗了?”
阿珍白他一眼:“先彆得意,明天還有預加載。”
老周拍拍小林肩膀:“泡麵留著,項目真啟動了,有的你熬。”
劉好仃沒笑,但眼角的紋路舒展開了。他走出會議室,又來到三樓走廊。陽光依舊照在藍色中轉站上,他輕輕推開信箱,三張新建議靜靜躺著。他沒取出來,隻是合上鐵門,轉身往樓梯口走。
一步,兩步。
身後傳來輕微的“哢噠”聲。
有人又投了建議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