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線主控崗報名截止時間延長的消息剛在廣播裡響過,小林就抱著平板衝進控製台,手指在屏幕上劃了兩下,抬頭說:“又多了三個報名的,現在九個人了。”
劉好仃正低頭整理日誌本,聽見這話也沒抬頭,隻“嗯”了一聲,筆尖繼續往前推。他把“揭榜報名人數:6→9”寫進第三欄,旁邊還記著一行小字:“夜班加成名額開放四天,累計報名23人次,實際排班滿額三次。”
這數字比三個月前強太多了。那時候排個夜班像求人,現在倒好,有人搶著上。
“問卷發下去了。”小林把一疊紙遞過來,“按你說的,兩問一勾選,沒整那些‘滿意度五分製’的花活兒。”
劉好仃翻了翻,紙張邊緣有點毛糙,是車間打印機老毛病。每張背麵都留了行空,寫著“有話就寫,不寫也行”。他點點頭:“行,讓他們寫真話,彆整成任務。”
第二天晨會,阿珍拎著個文件夾進來,臉上帶著點笑意:“帶教計劃交上來七份,比上個月翻了一倍。還有兩個新人主動找我問銀圈評審標準。”
“老李那邊呢?”劉好仃問。
“昨天帶徒弟演練報警處理,一口氣練了三套流程。他說,現在徒弟都搶著學,不教都不行。”
劉好仃笑了下,沒說話,但心裡那根弦鬆了半寸。
他知道,人動起來,事兒才算真有了苗頭。
三天後,調查結果攏了上來。小林做了個簡表,數據清清楚楚:82的人勾了“有奔頭”,76說“願意帶新人”,最讓他意外的是,連b線那幾個常年悶頭乾活的老工人,也在匿名欄寫了話。
“以前乾多乾少一個樣,現在至少看得見路。”
“揭榜那小子真上去了,說明不是畫餅。”
“積分能換調休,還能衝銀圈,誰不想攢點?”
當然也有刺頭。
“銀圈貼銀邊,搞得像貼膏藥,誰稀罕。”
“班長還是老樣子,換湯不換藥。”
“揭榜是挺好,可原崗位的人心裡不痛快,交接拖拖拉拉。”
劉好仃把這幾條念完,屋裡安靜了幾秒。
老李坐在角落,手裡捏著筆,忽然開口:“有人不痛快,正常。以前誰動他的位子,他也一樣。”
阿珍接道:“關鍵是現在有人願意動,說明覺得動了有用。”
小林看著數據:“故障響應速度提升了23,b線連續五天零重大失誤。這不是誰嘴上說的好,是實打實乾出來的。”
劉好仃把紙翻過去,盯著最上麵那行趨勢圖看了會兒,說:“咱們不吹牛,也不貶低。三件事擺在這兒:夜班有人搶著上,主控崗有人爭著揭榜,帶教有人主動報計劃。這三條,三個月前有嗎?”
沒人說話,但答案都在心裡。
他合上本子:“問題確實有,可問題是‘動得太快’帶來的,不是‘不動’帶來的。不動是死水,動才有浪花,浪打在臉上,有人覺得爽,有人覺得嗆。但總比乾站著強。”
老李點點頭:“我那徒弟前天跟我說,他想報名下一輪揭榜。”
“他才上崗兩個月。”阿珍有點驚訝。
“他說,‘劉師傅說了,路不是畫的,是走出來的’。”老李學著劉好仃的語氣,把大夥兒都逗笑了。
劉好仃擺擺手:“我沒說那麼文,我隻說‘人動起來了,路就不是畫的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