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帽哢地扣上,劉好仃沒抬頭,隻把那張“季度創新提案”的通知從打印機裡抽出來,反手貼在白板上。正對著那二十三份被退回的提案,像兩隊列陣的士兵,一邊整齊劃一,一邊衣衫不整。
小林剛走到門口,看見這陣勢,腳步頓了頓:“劉師傅,這回……還交嗎?”
“不交。”劉好仃轉身,從抽屜裡拿出一遝新紙,封麵上寫著《創新現狀評估報告》,“我們自己寫一份。”
阿珍和老李也進了屋,手裡還帶著昨晚整理的阻滯點清單。阿珍看了眼白板,笑了:“你這是要跟技術部的表格對著乾?”
“不是對著乾。”劉好仃把報告攤開,“是先把路修好,再讓人上車。他們發通知,咱們就填空?填完了呢?還是原地打轉?”
老李把清單往桌上一放:“可咱們能寫啥?錢沒咱們管,獎沒咱們定,外頭專家更不認識咱們。”
“那就從這三個地方寫起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三行字:
錢去哪兒了?
人怎麼獎?
外腦怎麼用?
小林眼睛一亮:“你是說……咱們自己搭個方案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不靠他們立項,不等他們撥款,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楚。什麼叫提升?不是喊口號,是讓改夾具的敢改,寫方案的不白寫,試成功的有說法。”
阿珍翻了翻報告:“可‘產學研合作’這種詞,咱們說得出口嗎?聽著像領導講話稿。”
“那就彆用詞。”劉好仃從櫃子裡翻出一份舊檔案,封皮發黃,“五年前,廠裡跟職校合作過一次,結果呢?老師帶學生來轉一圈,拍幾張照,回去寫篇論文,咱們啥也沒落著。”
老李翻了兩頁:“我記得,那會兒他們想測爐溫分布,可咱們沒給數據,他們也沒問清楚要啥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指著其中一頁,“當年是兩頭瞎。現在呢?咱們有二十三個痛點,每一個都能當課題。比如b線夾具,應力分布不清,老鬆動。能不能請材料係的學生做個模擬?不花錢,他們練手,咱們得數據。”
小林立刻掏出本子:“我可以列個需求清單——冷卻閥定時優化、傳送帶防卡槽、夜班照明節能……全是小問題,可個個影響效率。”
“這就叫‘產學研’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不是非得搞火箭,是讓大學生幫咱們算個夾角。”
阿珍點頭:“要是真能對接上,比咱們自己拿扳手試強。”
老李還是皺眉:“可錢呢?就算外頭不收錢,材料、零件也得花錢。上麵能批?”
“不一定非得大錢。”劉好仃翻開一頁草圖,“我琢磨了個‘微創新基金’——車間自己管,一百塊以內,班組提,咱們批,當天就能試。不搞百萬項目,就搞百元改進。”
小林一拍桌子:“那不就是‘零錢創新’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笑出聲,“零錢也能辦事。以前是‘不立項不花錢’,咱們偏要‘先試了再看值不值’。”
阿珍想了想:“可激勵呢?改成了,誰認?上次小陳偷偷試,還被記了警告。”
“所以得改流程。”劉好仃拿起紅筆,重新畫那條創新路徑圖。從“提出”開始,每一環都標上新規則:
入口——登記製,當天編號存檔;
審批——48小時內必須回複,超時自動進入試運行;
試運行——授權臨時調整,不算違規;
成果認定——公示一周,無異議即納入標準操作。
老李看著看著,眉頭鬆了:“這一圈走下來,至少有人管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