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點整,陽光斜切進b廠車間的玻璃幕牆,劉好仃的影子剛落在地麵,手裡的包就打開了。他抽出那本印著客戶ogo的操作手冊,紙麵光滑,邊角壓得一絲不苟,像是剛從印刷機上下來的。
技術員老張正蹲在設備旁核對參數,抬頭看見他,愣了半秒:“又來了?這機器不是剛裝完?”
“不是來修的。”劉好仃把手冊遞過去,順手把夾在裡麵的《客戶推進意向簡表輕量版)》露了個角,“這是配套服務升級,以後操作更順手。”
老張接過手冊,翻了兩頁,眉頭微微皺起:“這表是乾啥的?咱們不是已經驗收過了嗎?”
“不耽誤您時間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就三句話,您說,我記。咱們不搞形式,隻圖往後配合更順。”
老張還是猶豫:“審批這事兒,說不準,誰批、啥時候批,連我們自己都摸不清。”
“理解。”劉好仃把筆輕輕擱在設備外殼上,“您不用填,我問,您答,就當聊天。第一,下一步哪個部門看?采購?財務?”
老張想了想:“采購初核,然後財務走流程。”
“第二,大概多久能定?”
“快的話一周,慢的話……得看他們排期。”
“第三,有沒有彆的方案在比?”
“有,隔壁廠那套也在談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,麻利地把答案寫進表格,特意在“采購初核”四個字上畫了個小圈,不寫人名,隻標部門。他把表收回夾層,笑道:“謝了,下次來,咱們直接找采購那邊對個流程,省得來回碰壁。”
老張這才鬆了口氣:“你這服務,比賣設備的還上心。”
“設備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,“咱們不光賣玻璃,還得幫您把路鋪平。”
下午三點十七分,表格順利回廠。阿珍在前台接過它時,指尖碰了碰紙麵,像是確認它真實存在過。
周四上午十點,阿珍打開共享台賬,屏幕中央一片空白。b廠的信息還沒錄進去。
她立刻撥通小林電話:“表回來了,你那邊咋還沒動?係統馬上要標紅了。”
“啥?我昨天被c廠急單絆住,忘了這茬!”
“方案裡可寫著‘不準拖’,劉師傅說了,48小時是鐵線。”
小林“哎喲”一聲,趕緊翻出客戶聯係方式。電話接通,他問得乾脆:“張工,咱們上次的流程走到哪一步了?財務終審了嗎?”
“剛進采購複核,財務還沒接。”
“預計多久?”
“少說得十天。”
小林掛了電話,飛快錄入信息。剛點下“提交”,屏幕一閃,整行數據突然變紅——超時預警觸發。
他盯著那抹紅,愣了兩秒,忽然笑出聲:“還真標紅了?這係統挺狠啊。”
阿珍在對麵探頭:“第一次亮紅燈,說明機製跑通了。不是係統無情,是提醒我們彆鬆勁。”
小林點點頭,把紅色條目拖進待跟進列表,順手在旁邊加了個星號:“下回我定鬨鐘,比客戶還準時。”
周五下午三點半,短會準時開始。
劉好仃把三份回收表攤在會議桌上,投影同步打開。三家試點,一家填了,兩家留空。
小林盯著屏幕,語氣有點悶:“兩家啥都沒推進,這表……是不是白做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