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報聲劃破車間的安靜,深圳測試機的紅燈閃了三下,隨即產線自動停機。劉好仃沒抬頭,手指已經滑到鍵盤上,調出通訊日誌。
小李從工位彈起來:“又閃了?不是剛重啟過?”
“不是閃。”劉好仃放大時間軸,“是停。pc反饋延遲0.3秒,超限了。”
小吳湊過來,盯著波形圖看了兩秒:“上次閃屏在78,這次也是78——模塊加載點一致,說明不是隨機故障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把can總線的優先級調度拉出來,“新模塊初始化時搶了通道,老係統反應不過來,直接判異常。”
小李皺眉:“可測試環境沒這問題。”
“測試機是獨立供電,產線設備共享總線。”劉好仃敲了敲屏幕,“咱們忘了,車間不是實驗室,沒人給它騰出乾淨的路。”
小吳撓頭:“那現在咋辦?停一天損失不小。”
“不耽誤。”劉好仃轉頭對小李說,“在固件層加個錯峰補償,讓新模塊加載時主動讓出0.15毫秒,等pc握手完成再占資源。”
小李點頭,手指飛快敲進代碼。編譯、燒錄、重啟。
第二次自檢開始。進度條走到78,所有人屏住呼吸。
跳過,綠燈亮。
“通了。”小吳鬆了口氣,拍了下小李肩膀,“你這延遲補償,比鬨鐘還準。”
劉好仃沒笑,盯著實時延遲曲線看了十秒:“現在0.08秒,達標。但得跑滿24小時,確認穩定性。”
小李應了聲,打開監控麵板。劉好仃轉身走向操作台,順手抓了杯涼茶,喝了一口,茶底浮著片茶葉,他沒管。
中午,小王在3號工位接了個電話,聊了五分鐘。期間係統彈出兩次提醒,隨後界麵變灰,進入靜默狀態。
他掛了電話,抬手準備操作,扳手剛離架,係統才跳出響應提示。
“慢了。”劉好仃調出動作傳感器記錄,“他抬手幅度夠,但係統沒認。”
小吳翻著日誌:“三次無響應才降頻,他隻中斷兩次,不該靜默。”
“問題不在降頻。”劉好仃放大視頻,“在喚醒。他回來時動作小,係統判定‘未明確操作’,繼續閉嘴。”
“那不是對的嗎?”小吳問,“萬一他隻是路過呢?”
“可他是老師傅,動作習慣穩定。”劉好仃回放三次曆史記錄,“每次中斷後返崗,都是先看設備,再動手。視線落點比動作早0.3秒。”
小吳一愣:“你是說……用眼睛‘開機’?”
“人盯機器,機器也該認人。”劉好仃轉頭對小吳說,“把‘恢複觸發’條件加一條:動作+視線回歸。調車間ai模型,輕量級,隻跑這一項。”
小吳皺眉:“那得接攝像頭,安監那邊得批。”
“不用新設備。”劉好仃指了指現有監控,“提取畫麵特征就行,不存視頻,不做人臉識彆,隻判視線方向。”
小吳想了想:“合規能過,但算力夠嗎?”
“隻在靜默狀態下激活,每秒掃一次,壓不大。”劉好仃喝了口茶,“人等機器,難受。機器等人的信號,才叫聰明。”
下午三點,新邏輯上線。小王故意中斷作業,接了個假電話。掛斷後,他剛抬頭,係統提示音就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