淩晨四點十七分,監控屏幕上寧波端的波動曲線已經平穩了整整二十四小時。劉好仃伸了個懶腰,手指在鍵盤上敲下歸檔指令,把“一級預警”狀態切換成“常規巡檢”。他順手關掉彈窗,係統日誌自動打包進“新方向改進完成”文件夾,命名格式是“yyyydd閉環”。
他看了眼牆上的掛鐘,又看了眼桌上那杯早已涼透的茶,沒動。
轉身打開內部協作平台,新建項目組,輸入“新方向推廣籌備”,把技術、生產、銷售、客服幾個骨乾的名字一一拉進去。會議邀請發出去,標題寫得直白:“我們搞出來了,現在得讓人知道。”
小吳是第一個點“確認”的,備注寫著:“終於不用熬夜看gc了。”
小李跟了一句:“那我今晚能睡整覺了吧?”
劉好仃回了個“大概”,順手把會議時間定在早上九點。
九點整,會議室坐了八個人。有人端著豆漿,有人咬著煎餅果子,會議室角落還堆著半箱沒拆的速溶咖啡。
劉好仃站在白板前,沒開場白,直接點開投影:“先說結論——係統穩了。三地聯調四十八小時,最大延遲壓到0.09秒,內存回收對齊,觸發邏輯閉環。從技術角度,我們過關了。”
底下有人鬆了口氣,有人低頭記筆記,銷售部的小陳抬頭問:“那下一步是不是可以推了?”
“推,但得會推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畫了個三角,“客戶分三類:一類廠子新,設備不差錢,他們要的是前沿;二類廠子老,怕停機,他們要的是安穩;三類廠子窮,買不起整套方案,他們要的是便宜好用。”
他頓了頓:“我們不賣給一類。”
“啊?”小陳差點嗆住。
“他們不缺技術,缺的是敢試的膽子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咱們這玩意兒,是給二類和三類廠子續命用的。不是錦上添花,是雪中送炭。”
小吳舉手:“那賣點怎麼說?我們穩定性提升了30,響應快了0.3秒,這些數據多硬啊。”
“客戶不背數據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他們隻記得——昨天停了三回,今天一回沒停。”
他轉身在白板上寫下一行字:“不是不壞,是壞了也能搶回來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一秒,小李突然笑出聲:“這話說得,跟修車師傅似的。”
“就得像修車師傅。”劉好仃擦掉其他字,隻留這一句,“客戶進車間,不是來聽你講算法的,是來乾活的。你說‘智能協同’,他聽不懂;你說‘它知道你回來’,他就懂了。”
小陳點頭:“那宣傳材料是不是得重做?現在這手冊,全是參數表,翻兩頁就想睡覺。”
“不止重做,得重想。”劉好仃看向小吳,“把‘視線喚醒’那段錄個動圖,就拍小王接電話回來,頭一抬,提示音立馬響的那種。”
小吳應下:“我導出視頻切片,加個進度條對比,再標上時間戳。”
“彆標時間戳。”劉好仃擺手,“標‘他剛抬頭,機器就醒了’。”
小李插嘴:“那錯峰補償呢?pc握手那段也得講吧?”
“不說pc。”劉好仃敲了敲白板,“就說‘它會等,但不會傻等’。加載新程序時,它知道讓路,等老係統喘口氣,再上場。”
小陳記著筆記,抬頭問:“那培訓銷售怎麼說?我們總不能讓客戶自己看動圖吧?”
“培訓得來真的。”劉好仃掏出手機,翻出日曆,“下周二開始,每晚七點,會議室,三天。技術員輪流上台,不許念ppt,隻許講故事。”
“講啥故事?”
“就講昨晚寧波那台老機器。”劉好仃說,“它老了,反應慢了,但我們沒換它,隻是調慢了節奏,讓它還能乾該乾的活。這不就是他們廠裡那台開了十五年的設備嗎?”
小李點頭:“那我講‘它知道你回來’那部分,加個對比——以前要等三次提醒,現在看一眼就醒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劃出四個板塊:資料、培訓、樣品、渠道,“資料五天內出首版,培訓八天內完成一輪,樣品下周三前準備好三台改裝機,渠道先鎖定珠三角二十家中小廠,挨個送演示。”
他轉身,從包裡抽出一張a3紙,貼在白板旁邊,手繪了一張倒計時表,每天用不同顏色的便簽更新進度。
“這桌。”他指了指自己工位旁的空桌,“以後是推廣作戰台。誰卡點了,就把問題貼這兒,每天晨會清一遍。”
小吳看著那張手繪表,小聲嘀咕:“搞得跟打仗似的。”
“本來就是。”劉好仃把筆拍在桌上,“技術關過了,現在打的是認知關。我們不是在賣係統,是在說服彆人——老機器也能活出第二春。”
會議結束,人陸續散了。小陳留下收拾投影儀,抬頭看見劉好仃正把一張便簽貼在作戰台邊緣,上麵寫著:“周二晚七點,第一場培訓——主題:它知道你回來。”
他走過去問:“這標題真用?”
劉好仃點頭:“就用這句。簡單,但有溫度。”
“可技術部那邊怕是覺得太糙。”
“糙點好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太光滑的東西,抓不住。”
小陳把投影儀收進包,臨走前看了眼作戰台。桌上攤著三份草稿,一份是彩頁設計,一份是培訓腳本,一份是客戶名單。最上麵那張紙角微微卷起,印著一行小字:“不是所有進步都轟轟烈烈,有些隻是——機器比昨天更懂人了一點。”
他拉開門,走廊燈光斜照進來,映在桌角那台測試機的屏幕上。界麵正跳出一條提示:“係統已喚醒,等待操作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