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的鼠標指針懸在“發送”按鈕上,指尖離屏幕還差一厘米,辦公室的燈忽然暗了半拍。他沒動,等那陣電流似的抖動過去,才輕輕點下去。郵件發出去三分鐘後,小吳抱著筆記本衝進來:“劉師傅,老周說測試環境準備好了,七台機器都燒上了新版本。”
技術間裡,七台模擬產線正嗡嗡運轉。老周站在服務器前,手指在鍵盤上敲出一串命令,屏幕跳出綠色提示:報警邏輯v2.3已加載。小吳把原料庫模塊一勾選,第四台測試機突然黑了屏。
“內存爆了。”老周抓起萬用表就衝過去,眉頭擰成疙瘩,“98,誰的代碼在後台偷跑?”
劉好仃走過去,看了眼任務列表,拍了拍小陳肩膀:“先拆測試組,三台跑報警,四台進安全模式。”他轉頭對老周說,“原料數據彆全塞服務器,本地存一份,換料隻傳差值。”
老周一愣,隨即在白板上畫起新結構圖。五分鐘後,測試重啟,屏幕上的溫度曲線重新爬升,綠線穩穩壓著紅線走。
半夜兩點,劉好仃還在翻第八份日誌。震動反饋成功率卡在29.7,他抬頭問:“誰戴著手套測過?”
小李舉手:“我拿車間那雙不鏽鋼纖維的試了,點五次,震了兩次。”
實驗室操作台上擺著三雙手套。橡膠的震得手機直跳,棉線的偶爾抽搐一下,不鏽鋼纖維的躺在那兒,像塊廢鐵。
“電容信號被屏蔽了。”小李嘟囔,“咱們當初怎麼沒想這茬?”
劉好仃沒說話,盯著那雙手套看了會兒,忽然問老周:“能不能把震動改成壓力觸發?”
“能,但容易誤觸。”老周皺眉,“工人戴手套按按鈕,力氣可不小。”
“那就調閾值。”劉好仃抓過紙筆,“從0.3牛調到1.5牛,寧可讓他多按一次,也不能按了沒反應。”他又在界麵草圖上畫了個長按框,“再加個文字確認,長按兩秒才生效。”
老周點頭記下,轉身去改驅動。劉好仃順手把那雙手套塞進自己工裝口袋,心想明天得去車間找人試試。
第二天傍晚,虛擬監控屏前圍了一圈人。劉好仃故意把測試機b的報警閾值調高15,模擬一次“漏報”風險。溫度曲線緩緩爬升,到第五分鐘時,警報才響。
“晚了。”小陳盯著模具變形數據,“實際升溫比預設快,緩衝機製沒跟上。”
劉好仃問:“最近三十次真實故障,平均升溫多快?”
“每分鐘6.8c。”小陳調出記錄,“模擬器隻設了每分鐘4c。”
“那就加個動態係數。”劉好仃指著屏幕,“係統判斷升溫速率,超過平均值1.5倍,直接跳紅。”
小陳立刻調整參數。第三次測試時,溫度剛衝過安全線兩分鐘,紅色預警就炸了屏。
“成了。”老周鬆了口氣,“再加個黃燈預警,持續三分鐘沒回落,自動升紅。”
劉好仃點頭,在記錄本上寫:分級預警,黃色盯,紅色停。
淩晨一點,王強戴著勞保手套在模擬麵板上連點“緊急停機”。五次,全無反應。小李調出數據:“電容值17,幾乎沒信號。”
“又是手套問題。”劉好仃揉了揉眉心,“老周,壓力觸發的代碼推了嗎?”
“剛推完。”老周敲回車,“現在觸發閾值1.5牛,試試。”
王強再按,手機震了一下。連續五次,四次成功。
“還差一次。”劉好仃說,“寧可讓他誤觸,也不能讓機器瞎了。”
小李記下,順手把測試記錄裡的“成功率”改成“有效率”,覺得這樣聽起來更踏實。
第二天上午,測試機顯示pc料溫度185c,紅外槍測出來是184.7c。小吳盯著那0.3c的差,越看越心慌:“連續生產,這點誤差能滾出大問題。”
拆開機器後蓋,發現溫度探頭包在塑料殼裡。小吳翻說明書:“標定在25c做,現在車間38c,外殼吸熱,探頭比實際高。”
“加補償。”老周拿起筆,“每升高1c,顯示減0.08c。”
劉好仃搖頭:“環境溫度也不穩定。不如讓係統自己學。”他畫了個流程圖,“每次換料,記下環境溫濕度,生成修正係數,下次自動調。”
老周一聽,立刻動手改代碼。兩小時後,測試機顯示185.0c,紅外槍測出185.1c。
“超了一毛。”小吳笑出聲,“這次是我們準過頭了。”
最後一輪測試是24小時不間斷壓力跑。七台機器從晚上八點撐到淩晨五點,所有人圍在監控屏前。第198次報警觸發時,老周突然指著曲線:“看!升溫每分鐘8c,係統第三分鐘就跳紅了!”
話音未落,第二台測試機黑了屏。_og.d模塊,每分鐘漲2b。”
劉好仃站起來:“每小時自動重置日誌模塊。”
“不行,會丟數據。”老周搖頭。
“那就改存儲。”劉好仃說,“日誌彆存字符串,全轉整型。”
老周一拍腦門:“一條日誌能省60空間!”
代碼重寫,數據庫重構。淩晨五點四十七分,第七台測試機完成最後一次報警測試。屏幕定格在“全部通過”四個字上。
劉好仃拿起打印報告,在“是否通過”欄畫了個勾。晨光從窗外斜進來,照在桌角那雙手套上。
手機震動了一下。王建國發來消息:“昨晚新版本報警很準,終於不用半夜爬起來八次了。”
劉好仃回了個“好”字,放下手機,走到技術間門口。老周還在改最後一行代碼,小李趴在桌上打盹,小吳盯著屏幕,眼睛發亮。
他拉開抽屜,把那五千元轉賬截圖重新打印了一張,貼在《溝通手冊》封底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