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內蒙古客戶發來的視頻點開第三遍,畫麵裡那道修補過的裂痕在爐火映照下泛著暗紅,像一塊燒熱的鐵。他沒急著轉發,而是盯著視頻右下角保溫杯上的貼紙——“鄂爾多斯礦業”四個字被風雪糊了半邊,卻仍清晰可辨。
“這畫質,客戶當屏保都嫌糙。”王浩湊過來,手指劃過手機屏幕,“但情緒到位,結尾那句‘奶茶比火鍋還暖’,我都想下單了。”
林曉彤已經調出設備日誌:“ar眼鏡在低溫下自動壓縮了碼率,降噪模式把細節全抹了。”她頓了頓,“不過原始數據還在,4k沒丟。”
“那就救回來。”劉好仃把手機倒扣在桌上,“拿咱們熔爐影像喂ai,專訓一個去噪模型,要快。”
王浩立刻打開筆記本,導入三天積累的327段高溫作業視頻。林曉彤同步編寫訓練參數,把風雪、蒸汽、金屬反光設為關鍵噪點標簽。兩小時後,修複版出爐——畫麵清晰得能數清客戶睫毛上的冰粒,而那杯奶茶的熱氣,在零下二十二度的空氣中扭成一條細龍。
“標題就叫《零下二十度的堅持》。”林曉彤敲下最後一行字,“副標題:比奶茶更暖的是中國工匠。”
視頻上傳半小時,播放量破十萬。華北某鋼廠技術員留言:“我們這爐子震得像蹦迪,你們敢不敢來試試?”劉好仃把這條轉發到內部群:“敢不敢不知道,但可以算算能省幾頓火鍋。”
“火鍋算法”正等著升級。林曉彤發現佛山不少客戶用著老電腦,xp係統打不開新版計算器。她翻出東莞客戶簽單時說的“260頓火鍋”,搖頭:“那邊火鍋便宜,一頓五十,咱們按一百算,賬算歪了。”
“那就本地化。”劉好仃抓過鼠標,“計算器得會認人。”
b的可執行文件,xp也能跑。王浩則加了個“火鍋地圖”功能——客戶輸入廠區地址,係統自動匹配周邊火鍋店人均消費,再把節省成本換算成“可兌換頓數”。
晚上十點十七分,係統捕捉到佛山某廠連續計算七次,觸發“企業火鍋券”福利。次日清晨,該區域谘詢量暴漲三倍。有客戶直接問:“算出來能吃三百頓,能不能開發票?”
劉好仃看著數據笑出聲:“客戶不關心技術多牛,隻關心火鍋能不能加菜。”
河北客戶卻沒這麼好打發。一家玻璃廠發來正式函件:“要簽合同,得先看國家級震動測試報告。”王浩翻遍資料,現有認證隻覆蓋極寒,沒提震動。
“那就補。”劉好仃從展示盒裡取出那塊帶八毫米裂痕的玻璃樣本,輕輕放在震動台上,“裂過一次的,才最懂怎麼扛住下一次。”
設備啟動,頻率逐步升至0.8g,持續七十二小時。林曉彤同步聯係中國建材研究院,用實時數據申請“帶傷運行”特殊認證。王浩則剪了段對比視頻:左側傳統塗層在震動中碎成粉末,右側樣本上的裂痕紋絲未動。
配文隻有一句:“有些傷,是勳章。”
認證通過當天,證書編號與玻璃樣本編號一致。客戶掃碼就能看到實時震動數據。河北客戶回了兩個字:“下單。”
華南的訂單卻差點斷貨。林曉彤查後台發現,佛山一個工業園七十八家工廠集中谘詢,庫存的2號修補劑隻夠覆蓋六成需求。
“東北有3號劑,耐寒型,成分接近。”她立刻協調冷鏈調運,“路上用ar遠程指導,現場改造適配參數。”
王浩更新計算器,加了“劑型智能推薦”功能,根據客戶維修記錄自動匹配最佳方案。首批調運的修補劑到貨時,每桶都貼了張便簽:“讓每道裂痕都找到歸宿。”桶身還印著內蒙古客戶保溫杯上的貼紙圖案。
東莞客戶拆開包裝愣住,隨即拍了張照發朋友圈:“東北的冰霜,貼著內蒙的標,治華南的爐——這哪是修補劑,是快遞俠。”
晨會八點開始。華北團隊主張全麵推廣震動認證,認為“勳章計劃”能打穿工業區。華南團隊堅持深化火鍋算法,說“客戶就認能算明白的賬”。
劉好仃沒說話,把那塊玻璃樣本放在會議桌中央。裂痕橫貫表麵,在晨光下像一道凝固的河。
“這道八毫米的裂痕,”他開口,“在東北是缺陷,在華北是勳章,在華南……”
林曉彤突然接話:“在華南是故事。”
她調出計算器後台,某客戶連續三天登錄,最終訂單備注寫著:“要讓這道傷,變成我們的年輪。”
會議室安靜下來。劉好仃拿起記號筆,在白板上寫下三行字:東北推“極寒史詩”,華北上“勳章計劃”,華南搞“年輪體係”。三地素材統一保留裂痕元素,不遮不掩。
“客戶不怕玻璃有傷,”他說,“怕的是傷了修不好。”
晨會結束前,王浩把新視頻發上網。畫麵裡,內蒙古客戶舉起保溫杯,熱氣升騰。鏡頭掃過修補區域,十二小時高溫運行後,塗層完好如初。
標題寫著:《零下二十度的堅持:比奶茶更暖的是中國工匠》。
視頻最後三秒,客戶笑著說了句什麼。林曉彤放大畫麵,讀出唇語。
他把視頻存進案例庫,順手將玻璃樣本立在數據看板前。裂痕正對著上升的曲線,像一道刻進時間裡的印。
計算器後台跳出新提示:佛山某客戶輸入廠區信息,係統生成成本對比圖。圖右下角,一道細小裂痕水印緩緩浮現。
鼠標懸停,彈出一行字:每道傷痕都是經驗的刻度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