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曉彤噗嗤笑出聲:“這比喻也太接地氣了。”
“接地氣才落地。”劉好仃合上本子,“技術是骨頭,故事是肉。沒肉,誰啃你那根硬骨頭?”
會議開了不到一小時,方案框架落了地。三人分頭行動,林曉彤打開設計軟件,把複雜的波形圖拆成三格漫畫:左邊是機器冒煙,中間是警報亂響,右邊是係統安靜亮綠燈。
“標題就寫:‘它不喊了,是因為你聽懂了。’”
小張翻著客戶清單,勾出六個名字,順手在旁邊標上“可約”“需跟進”“剛換過供應商,慎推”。他想了想,又加一行備注:“帶案例上門,不談功能,隻問他們最近有沒有停過產。”
小李對著空白文檔發愣,敲下第一句:“您廠裡的設備,會‘咳嗽’嗎?”剛打完自己先笑了:“這要被市場部看見,得說我拉低專業度。”
中午飯點前,初稿湊齊了。
林曉彤的宣傳頁打了樣,三張對比圖配三句大字標題,底下用小字列了三個數字:0、36.4、94,旁邊畫了個聽診器插在機器上的簡筆畫。
小張的渠道計劃貼在白板上,六家客戶分三檔,每家備注了對接人、近期動態和推薦切入點。
小李的話術文檔最厚,整整八頁,從開場白到客戶問“你們跟彆的係統有啥不一樣”,再到“怎麼證明不是吹牛”,全配了應答模板。最後還加了個“真實案例區”,把二號線那次波動響應寫成小故事,連值班員淩晨三點端泡麵的細節都沒落下。
劉好仃一張張看過,沒多說,隻在宣傳頁背麵寫了句:“加一行小字——‘不是我們聰明,是機器願意說話。’”
下午三點,銷售培訓計劃也定了。
兩輪模擬演練,時間卡在下周二和周四下午,每輪兩小時。劉好仃親自上陣,扮演客戶,專門挑刺:“你說準,那要是真壞了呢?”“數據好看,可我們係統老舊,能接嗎?”“彆的廠用了嗎?給個電話我問問。”
“你們彆背稿。”他叮囑,“就當跟老朋友聊天。他問啥,你們答啥,答不上來,就說‘我記下,半小時內給您回話’。”
林曉彤問:“要不要錄視頻,給大家參考?”
“錄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彆剪,原片放。誰卡殼了,誰結巴了,都留著。真實比完美有用。”
臨近下班,所有材料彙總到一份共享文件夾裡,命名很樸素:【推廣準備初稿可改】。
劉好仃最後檢查了一遍,把文件夾共享給了銷售主管,順手在對話框裡打字:“明早十點,會議室,先過一遍話術。”
他關掉電腦,站起身,順手把桌上三張打印稿往中間推了推。
林曉彤收拾包時抬頭問:“那個3sp09的新信號,培訓裡提不提?”
劉好仃頓了頓:“提。寫在最後一頁,標紅。”
“寫啥?”
他拿起筆,在空白處寫下三個字:
“它還在說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