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推開會議室門時,林曉彤正把一疊打印紙攤在長桌上,邊角用茶杯壓著,防止被空調風吹歪。小李坐在對麵,手機倒扣在桌麵上,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,像是在模擬測試艙裡那串報警節奏。
“報告拿出來了。”劉好仃把文件夾放在正中央,封麵那行手寫字還帶著筆尖壓出的凹痕——《再驗證報告初稿)》。他沒坐下,而是繞到投影幕布旁,拔掉u盤插口,“鎖了兩天,不是為了藏,是讓大夥兒心涼一涼。現在,該熱起來乾活了。”
林曉彤抬頭:“數據我重新對過,手動計時三輪和電子日誌誤差都在允許範圍,有效樣本九十七點六,統計上站得住。”
“站得住,不代表站得穩。”劉好仃把u盤重新插回去,點開第一張圖表,“咱們之前砍掉了三組傳感器數據,理由是校準偏差。可問題是,客戶那兒的設備,哪台保證百分百校準?他們用的不是實驗室標準,是‘能點得動就行’。”
小李張了張嘴,又閉上。
“所以這報告不能當結論,得當問題集。”劉好仃放大響應時間曲線,“你們看第三輪和第六輪,紅框標出的兩個小鼓包,延遲多了0.1秒。國標允許0.5秒,咱們還差得遠。可為什麼偏偏是複合壓力下冒出來?機器不會無緣無故喘氣。”
林曉彤湊近屏幕:“我對比過調度日誌,低溫加電源切換時,係統內核自動啟用了節能策略,把報警模塊降到了後台任務隊列。”
“哦?”劉好仃挑眉,“它以為自己不重要?”
“不是它以為,是程序邏輯。”小李接過話,“低溫下cpu資源緊張,係統優先保運行穩定,報警這種‘非持續性功能’就被挪後了。”
“可對客戶來說,這一挪,就是生死差。”劉好仃調出一段錄像,畫麵裡操作員的手指懸在確認鍵上方,屏幕上警報框延遲彈出,“東北那家廠,淩晨三點十七分,零點八秒。人等機器,機器等資源,誰都不急,最後急的是爐溫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幾秒。
林曉彤忽然說:“我們一直盯著‘能不能響’,但沒問‘憑什麼響’。報警模塊現在是和其他功能排隊的普通員工,可它該是個保安——不管彆人忙不忙,火一起,就得衝。”
劉好仃笑了:“這比喻好,下次開會我借用。”他轉身在白板上畫了個任務調度模型,“既然它被當成普通任務壓下去,那我們就得讓它‘特殊’起來。不是改優先級,是讓它壓根不進隊列。”
小李皺眉:“那怎麼處理?獨立線程?可硬件資源……”
“不用加資源。”劉好仃敲了敲屏幕,“我們已經有獨立時鐘模塊了。既然時間戳能單獨跑,為什麼不把報警觸發也拆出來?讓它不走主係統,走‘應急通道’。”
林曉彤眼睛一亮:“類似雙電路設計?主路堵了,備用線路照樣通電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不是讓機器更聰明,是讓它更固執。哪怕係統癱了,隻要電源還有,警報就得響。這不是優化,是保命。”
小李低頭翻報告:“可現在測試結果……誤差都在標準內,真有必要再拆一層?”
“標準是死的,事故是活的。”劉好仃調出六輪測試的彙總表,“你們看,單一壓力下,響應時間波動很小,曲線平得像睡著了。可一旦三重壓力疊加,哪怕結果達標,波動幅度也明顯拉大。這說明什麼?”
沒人接話。
“說明係統在掙紮。”他說,“它沒倒,但它在咬牙撐。我們測的是機器,但得想的是人。操作員不會看國標,他們隻記得‘那天它慢了一下’。那一秒,可能就是他們年終述職的原因。”
林曉彤默默打開筆記本,新建了一個文檔,標題寫上:“報警模塊獨立通路可行性分析”。
劉好仃看著她:“你信這個趨勢?”
“我信數據。”她指著圖表中一組微小的上揚曲線,“這六個點,每次電源切換後,響應時間都比前一輪多出幾毫秒。單獨看是誤差,連起來看,就是趨勢。機器沒說謊,是我們在假裝沒聽見。”
“好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劃掉原來的結論,“那我們就重新定義‘達標’。不是‘符合國標’,而是‘在最糟的時候,依然靠譜’。”
小李抬頭:“那新標準是?”
“三重壓力下,響應穩定在0.2秒內,雙時間戳無偏移。”劉好仃寫下這行字,圈起來,“達不到,就不叫改好了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下來。空調風吹動紙頁,發出輕微的翻動聲。
林曉彤忽然問:“那之前鎖櫃的決定……是不是就是為了等這一刻?”
劉好仃搖頭:“我不是為了等,是為了不急。急了,就隻能看見‘過了沒’,看不見‘差點啥’。”他合上投影儀,“測試不是考試,考過了就能交卷。咱們這行,卷子收上去,事故才剛開始。”
小李低頭看著自己剛才敲桌麵的手指,慢慢停了下來。
“我重新跑一遍數據。”林曉彤合上電腦,“這次不篩平滑段,專挑波動區。”
“去吧。”劉好仃把報告複印件分給兩人,“把每一條延遲,都當成客戶在敲桌子。他們沒罵人,但聲音已經到了。”
散會後,劉好仃留在會議室,把白板上的圖拍了照。手機閃光燈亮起的瞬間,他看見玻璃窗上映出自己的影子,和背後的“達標新標準”重疊在一起。
他順手把茶杯挪開,抽出被壓住的一頁紙——是測試日誌的附錄,手動計時的原始記錄。第三輪的那行字跡有點暈墨,但他記得當時秒表落下的感覺:穩,但手心出汗。
走廊傳來腳步聲,林曉彤折返回來,手裡拿著u盤。
“劉工,我剛才想了想,”她站在門口,“如果報警模塊獨立出去,現有的日誌係統可能接不住信號。”
“那就改日誌係統。”劉好仃說。
“可這已經超出測試範圍了。”
“可客戶不會分這麼清。”他把那頁附錄折好,塞進工作服口袋,“他們隻知道,燈該亮的時候,得亮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