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完最後一串指令,屏幕上的波形圖終於停了下來。高頻采樣數據像被篩過一遍,雜亂的噪音退去,三條清晰的電流峰值線突兀地立在圖表中央,像是深夜裡突然亮起的路燈。
他往後一靠,椅子發出輕微的呻吟。眼睛有點乾,但他沒揉,隻是盯著那三條線,心裡默念:不是偶然,也不是設備問題,是節奏——有規律的爬升,每過六小時就來一次,像是機器在喘氣。
小趙端著保溫杯走過來,杯口冒著白氣,她低頭看了眼屏幕,“你把采樣頻率調到0.5秒了?”
“嗯。”小李點頭,“不然抓不住它喘的那口氣。”
她把杯子放下,順手拉過另一台電腦,調出環境記錄。溫濕度、電壓波動、信號乾擾強度,三條曲線並排鋪開,時間軸對齊後,她點了播放鍵。畫麵一動,電流峰值和濕度曲線幾乎同步上揚,像兩隻手同時抬起來。
“高濕95的時候,外殼開始凝水,散熱效率往下掉。”她語速不快,但字字踩在點上,“風扇一啟動,電流就跳,等濕度稍微下降,它又回落。這不是電路問題,是熱管理在打架。”
兩人對視一眼,沒說話,但意思都明白了:機器沒死,可它一直在掙紮。
第二天一早,會議室的燈剛亮,人就到齊了。老周坐在角落,手裡捏著一份打印的測試摘要,眉頭皺得能夾住一張紙。“咱們跑了三輪,重啟隻發生一次,還加了穩壓模塊,按理說該算過了。”
小李把u盤插進主機,投影切到數據圖。“你看到的是結果,我看到的是過程。”他指著那三條峰值線,“每次風扇啟動,響應延遲增加0.6到0.8秒。如果這時候用戶正好在調溫度,機器會‘卡’一下。”
“卡一下又怎樣?又沒死機。”老周不服氣。
“王姐昨天在群裡說,她做飯時空調突然不響應,嚇得她以為跳閘了。”林曉彤翻出手機消息,念出來,“‘我手裡的鍋還在冒煙,它倒好,先冷靜了’。”
屋裡靜了兩秒,有人笑了,但笑得有點澀。
劉好仃一直沒說話,等笑聲落了,他才站起來,走到白板前,寫下一行字:“客戶不關心毫安,隻關心‘卡不卡’。”
他轉過身,“咱們在實驗室裡拚的是數據,可人家在廚房裡拚的是生活節奏。機器反應慢半秒,人家鍋就糊了。這不是技術問題,是體驗問題。”
老周張了張嘴,沒出聲。
劉好仃拿起紅筆,在投影圖上畫了個圈,圈住濕度和電流的交彙點。“問題不在風扇轉不轉,而在它為什麼要猛轉。濕度高,散熱差,係統覺得溫度失控,就拚命加大風量。可風量一大,電流波動就大,電源模塊跟著緊張,整個係統進入惡性循環。”
他頓了頓,“咱們之前改的是症狀,沒改病根。病根是——熱管理沒閉環。”
林曉彤立刻打開平板,調出三維熱力圖。畫麵一轉,機器外殼的溫度分布像一幅地形圖,紅色區域集中在出風口附近,而凝露最嚴重的部位,正好和電流波動峰值時間重合。
“你看,”她指著圖,“濕氣堵住了散熱通道,熱量散不出去,係統隻能加大功率。這不是單一模塊的問題,是整個散熱邏輯被環境牽著走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,在白板上寫下:“不是風扇不夠快,是啟停邏輯太激進。”
小李接話:“那要不要改算法?讓風扇提前緩啟,彆等溫度衝上去才動?”
“可以。”劉好仃沒否定,“但也要看硬件能不能撐住。比如,能不能讓散熱麵積更大一點,減少對風扇的依賴?”
小趙插進來:“材料組昨天送了新塗層樣品,導熱係數比上一代高18,如果用在關鍵散熱區,應該能壓住一部分溫升。”
“好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劃出兩欄,“明天上午,你們各交一套方案。一套走算法路線,做預測式溫控;一套走硬件路線,優化散熱結構。我要看到具體怎麼改,改了之後預期能降多少波動。”
老周有點急:“那現在就動手唄,還等什麼?”
“今晚誰都不許改代碼。”劉好仃聲音不高,但很穩,“咱們剛找到病根,不能又變成瞎紮針。先說清楚問題,再動刀。”
會議室安靜下來。窗外陽光斜照進來,照在白板上那行紅字上:“不是風扇不夠快,是啟停邏輯太激進。”
林曉彤低頭記筆記,筆尖沙沙響。小李盯著熱力圖,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。小趙把保溫杯擰緊,蓋子哢噠一聲。
劉好仃看了眼時間,九點四十分。他拿起保溫杯,走到飲水機前接水,熱水流進杯子裡,冒出白氣。他沒急著回座位,而是站在窗邊,看著車間裡那台“再優版”原型機。
機器還在運行,屏幕亮著,溫度曲線穩在88度。可他知道,那條線底下藏著喘息,藏著掙紮,藏著用戶看不見卻能感受到的“卡頓”。
他轉身走回會議室,把水杯放下,說:“咱們的目標不是讓它不死,是讓它不累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沒人接話,但每個人都聽懂了。
十點整,會議結束。小李留下來整理數據報告,把高頻采樣結果和環境記錄合成一份時間軸對照表。小趙去材料組取新塗層的檢測報告,林曉彤開始起草用戶感知延遲換算模型,老周雖然嘴上不說,但臨走前還是順手拷了一份熱力圖回去。
劉好仃最後一個離開會議室。他順手關了投影,又回頭看了一眼白板。紅筆寫的那句話還在,像一道判決,也像一道起點。
他走出門,陽光正好。車間裡機器運轉的聲音隱約傳來,不急不緩,像在等待什麼。
小李在電腦前敲完最後一行備注,把文件保存為“再優版_測試分析_v1.2”。他點了發送,收件人是全體項目組。
郵件標題寫的是:“問題找到了——熱管理閉環沒閉合。”
他剛點完發送,手機震動了一下。是小趙發來的消息:“新塗層純度99.6,厚度達標,隨時可用。”
他回了個“收到”,抬頭看了眼牆上的鐘,十點二十三分。
他起身走到實驗台前,伸手摸了摸原型機的外殼。還是溫的,但沒發燙。
他拔掉電源,打開後蓋,取出主控板,放在工作台上。燈光下,電路板上的焊點泛著微光,像一排沉默的士兵。
他拿起放大鏡,開始檢查散熱模塊的接觸麵。
放大鏡的邊緣,映出他半張臉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