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燈熄了,劉好仃把保溫杯從副駕拎出來,蓋子擰了半圈,熱氣蹭著他手背飄上去。小李在旁邊拍褲腿上的灰,“張師傅那顆螺絲,估計是運輸震動鬆的,不算大問題。”
“鬆一顆,也是我們少盯了一眼。”劉好仃把杯子塞回包裡,沒再看裝配三線門口那塊亞克力板。夜裡風大,他順手拉了拉衣領,領口磨得發白的線頭紮著脖子,有點癢。
剛進調度室,手機震了一下。是張師傅發來的語音,聲音背景裡還有鍋鏟刮鍋底的響動:“老劉,你們那機器好用,不過隔壁廠新上的那台,一開爐就自己說話,報溫度,還挺準。”
劉好仃沒回,把語音放給小李聽了一遍。
“自己說話?”小李皺眉,“是不是接了廣播?”
“不是廣播。”劉好仃把手機倒扣在桌上,“是它自己說的。”
他頓了頓,指了下調度板上貼著的“iet”提示卡,“咱們現在還在教人聽懂機器,人家已經讓機器開口了。”
小李愣住,轉身打開電腦,“我去查查最近有沒有新設備發布。”
劉好仃沒攔他。他知道,有些事,等文件通報就晚了。客戶嘴裡的“會說話”,從來不是玩笑。
小李翻了三個小時。行業官網沒消息,展會記錄裡也沒有叫得上名的智能語音設備。他正想放棄,突然刷到王阿姨朋友圈一條十秒視頻——她家灶台邊新添了台玻璃加工爐,屏幕亮著藍光,畫外音清清楚楚:“當前爐溫327c,建議減火。”
“這聲音……是真人錄的?”小李放大音量又聽一遍。
“不像。”劉好仃接過手機,反複聽了三遍,“語氣平,沒情緒,是合成音。而且它知道該在什麼時候說話。”
他讓小李把視頻轉給老周。老周回得快:“那爐子是‘智玻王’新出的x3型,語音控製,自動調參,還能連手機app。”
“咱們的‘iet’提示卡呢?”劉好仃問。
“剛貼完一批。”老周回了個照片,卡上寫著:“嗡嗡響=要發脾氣,請檢查電機。”
劉好仃盯著那行字看了很久。同樣的問題,人家用一句話就解決了,還帶建議。我們還在教人翻譯。
第二天晨會,人到得齊。劉好仃沒提螺絲,也沒說回訪,直接把王阿姨的視頻投在牆上。
“聽清楚了?”他問。
一圈人點頭。有人小聲嘀咕:“花裡胡哨的,真比咱們的好用?”
“它能報溫度,還能提醒操作。”劉好仃關掉視頻,“咱們呢?還在靠客戶說‘像要發脾氣’,才想起來查電機。”
“可咱們的客戶不是都懂了?”小李插嘴,“昨天王阿姨還跟人推薦‘iet牌’呢。”
“那是誤會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她以為‘iet’是牌子。咱們沒解釋清楚,是咱們的錯。”
他走到調度板前,撕下“聽人話例會”的通知單,翻到背麵,拿起記號筆寫了三行字:
他們能聽——我們曾領先。
他們能說——我們正被追。
他們能想——我們快掉隊。
底下沒人說話。
老周搓了搓手,“不至於吧?咱們這‘人話’模式才剛推,他們就算抄,也得時間。”
“可人家沒抄。”劉好仃指著視頻截圖,“他們是往前走了。咱們在教人聽機器說話,他們在讓機器聽懂人。”
“那咱們也加語音?”小李問。
“加?”劉好仃笑了下,“咱們連‘iet’是啥意思都沒跟客戶講明白,現在去搞‘自動建議’?”
他頓了頓,“咱們不是輸在技術,是輸在節奏。昨天的創新,今天就成了彆人起步的台階。”
有人低聲說:“可咱們也沒停啊,一直在改。”
“改是改了,但方向變了。”劉好仃看著調度板上密密麻麻的客戶原話,“以前是客戶說啥,我們改啥。現在得想,客戶沒說的,機器能不能先知道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