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陳把手機往桌上一擱,屏幕還亮著那條潦草的手寫反饋照片,“報警準。但提示像天書。工人不是工程師。寫人話。”
劉好仃正擰開保溫杯喝口茶,聽見動靜抬了抬頭,沒說話,隻把杯子輕輕放回桌角。他走過去,手指在屏幕上滑了一下,放大那行字,墨跡深得幾乎要透紙而出。
“這話說得,比我們上周做的ppt還重。”
老周從測試台那邊探出腦袋:“可不是嘛,咱們整天‘模塊’‘協議’‘自檢流程’,聽著像修火箭。”
劉好仃轉身走到白板前,那張“客戶原聲·第一輪”的a3紙還貼在右邊,底下已經密密麻麻貼了十幾條打印出來的語音轉文字。他拿起紅筆,在最上方畫了個圈:“先把能改的挑出來。”
小陳趕緊打開電腦調出記錄,老周也搬了把椅子過來。三人圍在白板前,一條條過。
“聲音太尖,像鬼叫”——歸到“交互體驗”。
“界麵太藍,看著發慌”——歸到“視覺設計”。
“按鈕太小,戴手套按不準”——歸到“操作適配”。
也有不著調的,比如“能不能連我老婆微信”,小陳念完自己先笑了。劉好仃也笑,但沒刪,隻在邊上畫了個問號:“先留著,說不定哪天真能整出個‘加班證明’功能。”
翻到南昌老吳那條語音文字時,劉好仃停了停:“‘模塊異常?我要是懂,還用等你?’”他念完,抬頭看小陳,“技術組那邊,是不是還在用這套術語寫提示?”
小陳點頭:“係統默認輸出都是標準代碼,他們覺得準確。”
“準確是給機器看的。”劉好仃把筆往白板上一拍,“咱們是給人用的。人要的是——哪台機器、哪裡壞了、現在該乾啥。”
老周一拍大腿:“對!就像咱們廠以前廣播,‘三號爐壓力高,快去排氣’,誰都能聽懂。”
“那就照這個來。”劉好仃拿起記號筆,在白板空白處寫下三行字:
動詞+位置+動作
口語化,不繞彎
一聽就明白,一念就能做
他轉頭對小陳:“你寫初稿,拿老吳那條試。”
小陳敲鍵盤,很快打出一句:“3號櫃電源電壓不穩,請檢查接線端子。”
劉好仃看了兩秒,拿筆劃掉:“太文了。換成——‘3號櫃電不穩,快看接線頭!’”
老周念了一遍,點頭:“這句行,火急火燎的,像真事兒。”
“就這麼改。”劉好仃指著白板,“把十二個高頻報警全重寫一遍,全按這個味兒來。”
小陳記下模板,正要走,劉好仃又叫住他:“彆光改字,聲音也得換。”
“報警音?”
“女工說像鬼叫,這事兒不能拖。”劉好仃從手機裡翻出那天的錄音,按下播放。
“嘀——嘀——嘀——”尖銳的三聲短響,頻率高得耳朵發緊。
老周皺眉:“這哪是提醒,這是催命。”
“換。”劉好仃直接拍板,“要低頻的,像廠裡上下班鈴那種,咚、咚兩聲就行,不嚇人。”
“可係統默認音沒法改,得重新燒錄芯片。”
“那就燒。”劉好仃語氣沒半點猶豫,“工人天天聽,聽著心煩,再好的係統也白搭。”
老周嘀咕:“這一改,得兩天。”
“給三天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左側騰出一塊空白,寫下“改進追蹤04240426”,下麵分三行:
提示語重錄—小陳—04月26日
報警音替換—老周—04月26日
界麵按鈕優化—設計組—04月26日
他圈出日期:“後天中午十二點,三項必須完成。”
小陳看著那圈,有點發怵:“萬一改出問題,係統不穩……”
“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劉好仃盯著他,“咱們收了反饋,就得出回響。不然下次誰還肯說?”
老周點頭:“對,說了沒用,下次就閉嘴了。”
“所以這回,必須改到位。”劉好仃走到錄音筆前,拔掉數據線,插上麥克風,“我來錄第一條。”
小陳一愣:“您親自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