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從充電線拔下來,屏幕還亮著那條微信:“剛試了新報警,聲音不嚇人,話也聽得懂。就是第二次響的時候,停了兩秒才出聲,我讓老李記下來了。”
他沒回消息,也沒轉發,隻是把手機往會議桌上一放,屏幕朝上。
小陳端著泡麵進來,看見手機,腳步頓了一下:“夜班反饋來了?”
“來了。”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,“三條待查項,現在有一條被人親眼撞上了。”
老周叼著筆帽走進來,一聽這話,順手把筆帽吐進垃圾桶:“不是說八小時測下來都挺好?怎麼又出狀況?”
“不是出狀況。”劉好仃點開電腦,調出“信號波動_待查”文件夾,“是問題藏得深,白天沒冒頭,夜裡它自己跳出來了。”
小陳湊過去看數據:“白天那次延遲1.3秒,記錄在案。現在夜班又報一次兩秒延遲,時間對得上第二次報警。”
“一次是偶然,兩次就是苗頭。”劉好仃把兩段延遲時間標紅,投到會議室白板上,“咱們不能說‘差不多就行了’,差半秒,工人就可能錯過查故障的黃金時間。”
老周嘬了下牙花子:“可另外兩個待查項——界麵反光和音量偏低,到現在沒新動靜,咋辦?先放著?”
“先不放。”劉好仃打開八小時測試錄像,“問題不是誰喊得響就先改,是哪個真存在,就先盯住。”
他點開錄像進度條,拖到早上七點十二分。陽光從車間高窗斜切進來,正好掃過三號線操作屏右上角。
“看這兒。”他放大畫麵,“反光持續了三十七秒,操作員老張抬手遮光看了兩回屏幕。”
“早上的事。”小陳說,“後來太陽升高了,反光就沒了。”
“那就不是係統問題,是光線打架。”劉好仃在本子上寫:“環境偶發,標記歸檔。”然後抬頭,“但報警延遲不是環境問題,是係統在關鍵時刻掉鏈子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一瞬。
小陳吸了口麵湯:“要不……先查查是不是網絡抖動?”
“不急著猜。”劉好仃打開設備日誌,“先看事實。把三號線當天所有大型焊機的啟停時間拉出來,跟三次延遲對上。”
小陳敲鍵盤,很快調出時間軸。三條紅線並列:報警觸發時間、語音響應時間、高頻焊機滿載時段。
“第三次延遲,正好撞上3號櫃旁邊那台焊機啟動。”小陳指著屏幕,“第二次也差不多,差了不到十秒。”
老周皺眉:“可咱又沒測電磁場,光看時間重合,下不了結論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巧合太多,就得當規律看。再調電力負載圖,看那會兒電壓有沒有波動。”
圖一出來,三條波形線並排:報警延遲段,電壓都有微降,幅度0.8到1.2。
“這點壓降,正常設備扛得住。”老周嘀咕。
“可咱們的語音播報,是主控板加載音頻文件再播放。”劉好仃翻開係統架構圖,“要是主控板因為乾擾卡了一下,音頻加載就會斷檔。”
小陳眼睛一亮:“那得看主控有沒有重啟記錄?”
“查日誌。”劉好仃說,“看有沒有‘看門狗’觸發。”
“看門狗”是係統自保機製,cpu卡死超過時限,就會強製重啟。日誌裡通常隻記代碼,普通人看不懂。
小陳翻了半天,突然一拍桌子:“有了!第二次報警前,主控日誌裡有一條‘dtreset’,時間跟延遲完全對上!”
老周湊過去看:“真重啟了?可屏幕沒黑啊。”
“不一定黑屏。”小陳解釋,“重啟隻要幾百毫秒,畫麵可能隻是閃一下,人眼根本抓不住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從抽屜裡翻出一本泛黃的維修筆記,翻開一頁,上麵手寫著:“98年焊機房改造,主控頻繁重啟——查實為高頻焊機乾擾電源,加裝濾波器後解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