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推開辦公室門的時候,小李正把耳機塞進抽屜,老張已經坐在電腦前搓了搓手。牆上的掛鐘指向十二點二十三分,飯盒堆在窗台邊,蓋子都沒合上。
“不等了?”劉好仃走過去,順手把昨天那張爭議圖從投影裡撤下來。
“等您一句話。”小李打開數據庫,“我剛篩出八十七張圖,都是老張提過的三類高風險樣本——邊緣裂帶氣泡、磨砂區隱裂、劃痕混淆裂紋。”
老張點點頭:“今天我能標完三十張。標準按昨天定的來,但得先寫明白,不然小李沒法批量處理。”
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:“那就現在寫。一條條過,寫清楚才算數。”
小李調出標注界麵,新建了一個文檔。老張指著屏幕:“第一條——裂紋長度超過兩毫米,不管有沒有氣泡,一律標紅;第二條,磨砂區域的線狀缺陷,隻要走向不規則,就算斷斷續續也標;第三條……”
他一條條念,小李飛快敲字。劉好仃時不時打斷:“‘不規則’太模糊,改成‘方向突變大於三十度’。”“‘斷斷續續’加個定義——間隔小於零點五毫米的分段缺陷視為連續。”
文檔一頁頁往下拉,三人一邊討論一邊修改。到第三條規則時,小李忽然抬頭:“如果裂紋旁邊有個灰塵點,模型可能會當成雜質過濾掉。”
“那就把灰塵也標出來。”老張說,“讓它學分辨——雜質是浮在表麵的,裂紋是從裡麵長出來的。”
劉好仃笑了:“你這是要教ai看‘出身’?”
“差不多。”老張正色道,“咱們人看圖,不也是靠經驗猜來路?”
文檔定到第七條,小李點了保存,命名“v1.0邊緣強化標注規則”,上傳共享文件夾。時間是十二點五十一分。
“第一槍打完了。”他說。
“第二槍上膛。”劉好仃轉頭,“老張,黃標簽u盤準備好了嗎?”
老張從兜裡掏出u盤,貼著醒目的黃紙條。劉好仃接過,插進主機,新建文件夾:“高風險模糊案例庫——首評會議記錄。”
第一張圖傳了進來:一塊邊緣泛白的玻璃,裂紋像樹枝分叉,根部裹著三個小氣泡,旁邊還有一道磨砂劃痕。
“這張我昨天就猶豫。”老張說,“標吧,怕誤殺;不標,萬一炸了誰負責?”
小李放大局部:“裂紋中間斷了一截,ai肯定識彆不了。而且光照不均,增強後噪點太多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打開便簽本:“按昨天說的,各自寫判斷依據,匿名交上來。”
三張紙條十分鐘內遞到桌上。劉好仃收齊,打亂順序,一一讀出。
第一條:“裂紋起始於應力集中區,曆史數據中此類結構七成最終自爆,應標高危。”
第二條:“特征不連續,當前模型無法捕捉,建議歸入待研究樣本,暫不納入訓練集。”
第三條:“雖有中斷,但走向一致,且伴生氣泡群,屬典型疲勞裂,需重點監控。”
劉好仃念完,抬頭:“老張,第一條是你的。”
老張點頭:“我寫的。”
“第二條是小李。”他又看向小李。
小李聳肩:“實話實說。”
“第三條,”劉好仃頓了頓,“是我寫的。”
辦公室安靜了幾秒。
“那就投票。”他說,“標,還是不標?”
老張舉手。小李猶豫了一下,也舉了。劉好仃最後一個舉起手。
“通過。”他把圖存進u盤,編號001,“以後凡進庫的圖,都走這流程——寫依據、匿名交換、三人表決。少數服從多數,平票聽老張的。”
小李笑出聲:“您這製度設計得比車間排班還嚴。”
“排班出錯頂多遲到。”老張盯著屏幕,“咱們這兒出錯,整批貨都得報廢。”
劉好仃關掉案例圖:“接下來試機製。小李,把‘三次輸入投票’腳本跑一遍,用這張001做測試。”
小李切換到測試界麵,導入原始圖,啟動腳本。
第一次運行,結果彈出:“檢測到裂紋,置信度78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