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沒走。
包還在椅子上躺著,燈也沒關。他轉身回來,粉筆灰蹭在指頭上,黑板上那個“信”字剛寫完,邊角還帶著一道拖痕。他沒再看一眼,而是拉開4號台的抽屜,把本子掏出來,翻到空白頁,撕下一張,鋪在控製麵板前。
小李從屏風後探出頭:“還沒走?”
“查個數。”劉好仃點開後台,手指在觸屏上滑了兩下,調出掃碼數據總覽。時間是淩晨六點十二分,係統剛跑滿七十二小時。
頁麵跳出來,熱力圖一片紅藍交錯。他眯眼盯著,“工齡報告”訪問量漲了,曲線往上拱,像早高峰的地鐵口。可“傷痕檔案”那欄,顏色發灰,停留時長那一列,數字比預想低了一截。
“小李。”他沒抬頭,“你看看,為啥人進了頁麵,三秒就走?”
小李趿拉著拖鞋過來,腦袋湊近屏幕:“可能加載慢?我昨晚動了數據庫,緩存沒清乾淨。”
劉好仃不接話,調出具體記錄。東莞老周家的設備,掃碼時間是昨天下午四點十七分,點開工齡報告,看了十二秒,轉頭就跳到第三方比價平台。佛山那台也是,掃碼後第五秒,頁麵請求了外部鏈接。
“不是加載。”他說,“是他們不想看故事,想看價錢。”
小李張了張嘴,沒出聲。屏風外傳來工具箱合上的響動,老黃拎著扳手走出來,聽見半句,順口接上:“我就說嘛,前天去二廠修機子,客戶直接問,‘你們這玩意兒比新出的貴一截,憑啥?’”
劉好仃點頭:“不止一個問。”
他翻出維修記錄,三家老客戶,掃碼時間全集中在競品廣告上線後的四十八小時內。廣告詞他沒點開看,但客戶問的話出奇一致:“為啥舊的比新的貴?”
小王這時候蹬著電動車回來,頭盔都沒摘,站在門口喊:“劉叔!我按你說的,匿名問了東莞那戶,他講——‘我想知道,為啥它比新的還貴。’”
空氣靜了兩秒。
小李忽然一拍腦門:“要不……咱們加個功能?比如‘性價比評分’,自動算個值,客戶一看就明白咱值這個價。”
劉好仃沒動。
他從本子裡抽出一張紙,是前幾天打印的“傷痕檔案”截圖。老陳寫的那句“它推我,我沒倒”印在底下,字歪,墨淺,像隨手劃拉的。
他把紙攤在操作台上,問:“這句話,你給打幾分?”
沒人答。
小李張了張嘴,又閉上。
劉好仃拿起筆,在紙背麵寫了一行字:“本機曆史不可複製,價格反映的是時間與責任。”寫完,他遞給小李:“加在維護記錄最後,固定提示,不彈窗,不跳轉,就一行字。”
“就這麼乾?”小王湊過來,“客戶能看懂?”
“不一定。”劉好仃把紙折好,塞回本子,“但得有人先寫出來。”
小李沒再爭,轉身回工位改係統。老黃擰了擰脖子:“那我下午出外勤,順便多記點細節。換了幾顆螺絲,用的啥膠,全寫上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說,“寫得越糙,越像人乾的。”
中午前,新提示上線。第一台顯示這句話的設備在惠州,掃碼的是個女工,係統日誌顯示她停留了四十七秒,比平均多出三十秒。沒有留言,沒有分享,但頁麵沒跳轉。
劉好仃看到這條記錄時,正啃包子。他咬了口,咽下去,順手在本子上畫了個對勾。
下午三點,數據更新。
掃碼跳出率不降反升,漲了五個點。小李盯著屏幕,眉頭快擰成結:“是不是……咱們太硬了?人家想比價,咱偏不給,還加一句‘你不懂’,客戶覺得被嗆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