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扣在台麵上,沒再看那條“它比我命硬”的推送。他站起身,順手把本子塞進抽屜,動作比平時慢半拍。小王正蹲在4號台後麵理線,聽見動靜探出頭:“劉叔,走啦?”
“不走。”他拉開椅子坐下,“剛才是人替機器說話,接下來,得讓機器自己說得更清楚。”
小王愣了愣,手裡的紮帶掉在地磚上。老黃從維修區那邊抬眼掃過來,扳手還在手裡轉著。小李的鍵盤聲停了兩秒,又繼續敲起來,但節奏變了,像是在等下文。
劉好仃調出後台數據,七天內的掃碼記錄鋪滿屏幕。他指著其中一條曲線:“你們看,最近三天,‘延保’這個詞搜得多。”
小李湊近:“哪個延保?”
“對手的。”他點開一條用戶行為路徑,“客戶掃完咱們的碼,不看工齡報告,先跳第三方平台,查‘三年延保怎麼買’。”
老黃哼了一聲:“人家便宜還包修,誰還看你機器活了幾年?”
“所以咱們得改。”劉好仃沒抬頭,“他們賣的是未來,咱們賣的是過去。過去不能改,但能看得更真。”
小王撓頭:“可客戶要的是安心,不是回憶錄。”
“回憶就是安心。”劉好仃抽出一張打印紙,上麵是幾條客戶留言的截圖,“‘它要是能說話,肯定喊我名字’——這話比合同厚。”
小李盯著那行字看了會兒:“你是說,把這些話放進報告裡?”
“不止放。”他拿起筆,在紙上畫了個框,“以後每份工齡報告末尾,自動加三條真實留言,手寫體,不修圖,原樣嵌進去。”
老黃皺眉:“係統能扛住?彆到時候掃碼卡三秒,客戶扭頭就走。”
“卡不了。”小李已經算過,“但得改邏輯。現在報告是靜態生成,加動態內容,要麼拖速度,要麼崩緩存。”
“那就彆動態。”劉好仃說,“每天淩晨更新一次精選庫,固定塞進模板。不實時,但真實。”
小李點頭:“行,我能做。加個角標說明來源,避免誤會。”
“角標不用太規整。”劉好仃想了想,“就寫一行小字:‘這些話,是彆人替它說的。’”
小王笑出聲:“這話說得,跟機器真有嘴似的。”
“它沒嘴。”劉好仃關掉頁麵,“但它記得事。咱們的任務,就是讓它把記得的事,亮出來。”
老黃沒接話,低頭擰了擰扳手的卡口。過了會兒才說:“可客戶真在乎這個?我前天去修機子,人家就問一句——‘壞了能不能立馬換?’”
“能。”劉好仃看著他,“咱們不能比誰賠得多,但能比誰記得深。你修過的每一台,都有記錄。換誰來修,都得照著你的字跡走。”
老黃頓了頓:“那倒是。”
“所以服務不是三年延保。”劉好仃敲了敲屏幕,“是十年都在。不是承諾,是事實。”
小李忽然起身,回工位抱了台筆記本過來。他打開文件夾,調出幾個界麵原型:“如果把留言按情緒分類,高亮‘信任’‘依賴’這類關鍵詞,視覺上更抓人。”
“彆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越簡單越好。字歪點,墨淡點,反而像真的。”
“那要不要加個語音轉文字功能?”小王插嘴,“客戶錄一段,係統轉成文字塞進去?”
“不行。”老黃立刻反對,“萬一錄個‘這破機器老壞’,也塞報告裡?”
“那就人工篩。”劉好仃說,“隻選願意被公開的。每條備注下麵加個勾選項:‘允許用於產品故事展示’。不勾的,絕不碰。”
小李記下:“還得加個提示,說明用途,避免糾紛。”
“提示彆太正式。”劉好仃說,“就寫:‘你說的話,可能會被它記住。’”
空氣靜了兩秒。
小王憋不住笑:“這話說得,跟談對象似的。”
“本來就是。”劉好仃合上本子,“人跟機器處久了,早就不隻是買和賣。”
老黃站起身,把扳手放進工具箱:“那我下午出外勤,多問一句,看誰願意留話。”
“順便拍兩張現場照。”劉好仃補充,“不是擺拍,就是機器在乾活的樣子。油汙、劃痕、接頭鬆了又擰緊——這些都算它的履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