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新便簽紙鋪在桌角時,晨光剛好爬上白板右下角的“待審”標簽。小王推門進來,手裡捏著半塊沒吃完的燒麥,看見投影上的文件名愣了一下:“這就動真格的了?”
“昨晚睡得著?”劉好仃沒抬頭,筆尖在紙上劃出一道橫線。
“做夢都在算那一百九十二台。”小王把燒麥塞進嘴裡,一屁股坐到椅子上,“老黃說你關電腦前還盯著‘張記麵館’看了三分鐘。”
劉好仃笑了笑,沒接話。他點開共享文件夾,把《新機遇潛力評估_初稿》調出來,放大到最大。屏幕上的數字安靜地躺著,像一塊剛鋪好的地磚,等著人踩上去試試穩不穩。
小李進門時拎著兩個保溫杯,一個遞給老黃,另一個放在劉好仃手邊。“水溫正好。”他說完,目光落在白板上,“昨天的數據,今天要變成計劃了?”
“不是變成。”劉好仃敲了下鼠標,“是長出來。根在那兒了,得看它往哪伸枝。”
老黃擰開杯蓋,喝了一口,盯著投影:“一百九十二台,聽著像個小菜攤的進貨單。現在要搭台子,總得說清先炒哪道菜。”
“三件事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:
先試點還是鋪開?
人力從哪來?
要不要報項目?
小王立刻舉手:“先乾!找二十家老客戶,我們上門走一圈,流程跑通了再說彆的。”
小李搖頭:“流程沒標準,跑快了容易摔。客戶類型不同,話術、檢測項、後續跟進都得定規矩,不然下次換人做,全亂套。”
“你還想換人做?”老黃瞥他一眼,“現在誰有空?生產組月底大考,咱們自己手上活都堆著。”
劉好仃聽著,筆尖在第三行畫了個圈:“不搶時間,不搶人,不加預算。就用咱們幾個,下班前抽一小時,工餘時間推。”
“那得限定範圍。”小李迅速接話,“選機型統一、地理位置集中、情感分高的,最好都在城中村片區,省路費省時間。”
“還得老熟人。”小王補充,“像‘阿娟洗衣店’那種,咱們修過不止一次的,門好進,話也好聊。”
劉好仃點頭,在第一行寫下:“最小閉環——二十台,原班人馬,現有時間。”
老黃哼了一聲:“聽著像打遊擊。”
“遊擊也能占山頭。”小王笑,“關鍵是打哪兒。”
劉好仃把筆記本翻到那頁貼著便簽紙的地方,輕輕撕下來,貼在白板角落。紙片不大,字卻工整:
服務的儘頭,不是交易,是記得。
屋裡安靜了幾秒。
小李看著那行字,忽然開口:“那標準不能死。sop得有彈性,不然‘記得’就變成打卡了。”
“對。”小王拍大腿,“比如有人不願提舊事,你非問‘這機器陪您多久了’,人家心裡一堵,全完了。”
老黃點頭:“技術檢測可以標準化,人話得活。”
劉好仃拿起筆,在第二塊白板寫下:
三大支柱:用戶觸達、服務標準化、成本控製。
“標準是殼,內容是魂。”他說,“咱們不是教人背稿,是讓人聽得懂、接得上、記得住。”
小李立刻掏出平板:“我來整《情感服務執行手冊》1.0版,分三塊:檔案調閱、體檢流程、對話引導。”
“體檢得實在。”老黃遞過自己的維修記錄本,“六項必須測:啟動響應、操作延遲、溫控穩定性、異響頻率、安全鎖靈敏度、曆史故障重現。少一項都不算數。”
“話術我來補。”小王掏出手機,翻出幾條客戶留言,“彆問‘您覺得怎麼樣’,太虛。換成‘早上開機,它響幾聲您才放心?’這種,接地氣。”
劉好仃聽著,一條條記下。等他們說完,他在白板上畫出三個框:
1用戶檔案調閱規範
2免費體檢六步法
3對話引導話術庫
“不推銷,不催換,隻聽,隻檢,隻記。”他轉過身,“誰有問題,當場修;誰心慌,咱們陪一會兒。不收費,也不留聯係方式,除非人家主動給。”
小李抬眼:“那後續怎麼跟進?”
“不跟。”劉好仃說,“他們不找咱們,咱們就不找他們。信任不是追來的,是等來的。”
老黃嘴角動了動,沒說話,但眼神鬆了。
時間已經九點十七分。車間廣播開始通知早班交接,遠處傳來傳送帶啟動的嗡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