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的電腦屏幕還亮著,鍵盤上留著半杯涼透的茶。劉好仃進門時,她正揉眼睛,手指還在敲最後一行代碼。
“成了?”他把包放在質檢台角落,沒看屏幕,先看了眼a線的溫度監控。
“昨晚跑通了三次,沒報錯。”小李聲音有點啞,“今天能試真實訂單嗎?”
“不急。”劉好仃從兜裡掏出本子,翻到昨晚記下的那條,“淩晨三點,a線泵跳了一秒,係統沒反應。這會兒讓它跑,是跑得順,還是蒙得巧?”
小李愣了下,手指停在回車鍵上。
老黃這時候扛著工具箱過來,聽見了,順嘴說:“你當機器是菩薩?燒香它就保佑你?”
班組長也到了,聽見這話,直接打開排產表:“今天有兩單‘安全提示’,一單幼兒園窗框,一單養老院茶幾。要不要試?”
劉好仃沒答,走到白板前,拿筆畫了三條線:“理想狀態咱們跑過了。現在得試它不聽話的時候——斷電、高溫、連軸轉。這三條不過,不敢說它成。”
小李張嘴想辯,劉好仃擺手:“我不是不信你寫的程序。我是信a線那脾氣。它老了,得防著它鬨情緒。”
老黃笑了:“你還給機器算命?”
“不是算命。”劉好仃把本子遞過去,“你看這三周的記錄,它每次出毛病,都是先喘兩下,再熄火。就像人咳嗽。”
小李接過本子,快速翻了幾頁,忽然點頭:“加個‘異常前兆’監測?比如溫度曲線抖三下,就提前切備用參數?”
“你加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今天先不跑順的,先讓它摔幾跤。”
四人圍在白板前,重新排測試項。老黃主動舉手:“我盯著手感。你們信數據,我信手。哪天手說不對,我就喊停。”
班組長把新方案抄進交接本,順口問:“萬一真斷電了,訂單卡住,算誰的?”
“算咱們的。”劉好仃說,“現在找毛病,比以後客戶找咱們的毛病強。”
第一項測試,模擬斷電恢複。小李拔了a線控製箱的電源,三秒後插回去。係統重啟,進度條從零開始,自動加載“安全提示”專屬參數,冷卻時間延長15秒,頻率加到每秒一次。
“成了?”班組長湊近看。
“成了。”小李鬆了口氣。
老黃卻盯著冷卻槽:“剛才斷電那會兒,玻璃還在傳送帶上,停了三秒。這會兒出來,邊緣受力不勻,得查。”
劉好仃立刻叫停下一單,取樣三片。觸感比對,老黃摸了三次,搖頭:“左邊滑,右邊發澀。像鞋底磨偏了。”
小李調出溫度曲線,發現重啟後升溫斜率不對,前五秒慢了0.3度。“參數是對的,但執行有延遲。”
“那就不是參數問題。”劉好仃說,“是係統醒來太慢。得讓它睡得淺一點。”
小李記下:“加個待機模式,斷電恢複優先喚醒關鍵模塊。”
第二項測試,高溫環境。車間中午沒關空調,但小李特意關了a線冷卻區的通風口。溫度升到38度時,係統開始報警,提示“環境超溫”,自動暫停生產。
“這回是它自己停的。”班組長說。
“停得好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得看它停得對不對。”
查日誌,發現係統在溫度達到37.5度時就預警了,但操作員沒理。直到38度才強製停機。
“人沒反應,機器得硬攔。”劉好仃說,“下次預警後30秒沒人確認,直接鎖流程。”
老黃哼了聲:“這比老婆子嘮叨還煩。”
“煩比出事強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不怕機器煩,怕它裝啞巴。”
第三項測試,連續高負荷。安排五單“安全提示”連續排產。前兩單順利,第三單上線時,係統卡了三秒,參數加載延遲。
操作員一看界麵不動,習慣性點了手動模式,磨邊機提前啟動。
“停!”劉好仃喊得及時,機器停下,玻璃還沒進槽。
“怎麼又手欠?”老黃瞪那操作員。
“我看它不動,以為壞了。”操作員縮脖子。
小李調日誌,發現是網絡瞬時擁堵,數據包延遲。“三秒後係統自己加載了,隻是人等不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