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黃推開車間門的時候,天剛亮透。他腳步比平時快半拍,工具箱提得穩,手套換了雙薄的,指節露得清楚。小李在控製台前抬頭看了眼,沒說話,隻把剛生成的gc028號數據推上了主屏。
劉好仃正蹲在白板前擦舊記錄,聽見動靜回頭,看見老黃那雙手在晨光裡動了動,像是在試空氣的溫度。
“來了。”他說。
“嗯。”老黃應了一聲,走到檢測台邊,把新手套攤開晾著,“換模那幾片,我想親手過一遍。”
劉好仃站起身,拍了下手上的粉筆灰,“行,今天咱們不光盯生產,還得準備點彆的。”
班組長端著豆漿從通道口過來,聽見這話差點嗆住:“又來?上回改流程還沒喘勻呢,今天又要乾啥?”
“推廣。”劉好仃從工裝兜裡掏出個小本子,翻開,指著一行字,“咱們這套東西,能省工時,能降返工,不能隻窩在車間裡當寶貝。”
小李轉過身:“你是說……讓彆人也知道?”
“不止知道,還得用上。”劉好仃用筆尖點了點白板,“現在模型v1.0跑穩了,數據也攢出模樣了。接下來,得讓人看懂它。”
班組長吸了口豆漿,眉頭沒鬆:“客戶可不聽你講‘滯澀感’‘斜率’這些詞。他們就問一句話:能幫我多賺錢嗎?”
“那就回答這句話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不講手感,講結果。每一百片少切三片廢料,省十五分鐘工時,一年下來夠買半台新爐子。”
小李眼睛一亮:“我可以做個看板,把數據轉成錢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你來做主視覺,要一眼就看明白。誰看了都知道,這不隻是玻璃光滑不光滑的事,是錢落袋不落袋的事。”
班組長咂咂嘴:“光有圖不行,還得有人講。誰上?我可不會背稿子。”
“沒人讓你背。”劉好仃看向老黃,“但得有人站出來,說說這手感是怎麼一回事。”
老黃正低頭整理樣品盒,手一頓:“我?我不行,我又不是領導。”
“你比領導靠譜。”劉好仃走過去,把昨天那張顯微圖打印件遞給他,“你看,這右上角的震紋,是你先摸出來的。客戶不信機器,但他們信手。”
“可我說不來話。”老黃聲音低,“說多了臉紅。”
“那就不說多的。”劉好仃拍他肩一下,“你就說一句:這玻璃,我摸過三千片,手不會騙人。夠不夠?”
老黃沒吭聲,手指在圖邊蹭了蹭,像在試真偽。
小李已經打開電腦,新建了個文件夾,起名“推廣資料_初版”。她調出數據表,開始拉曲線,做對比,把“報警次數下降”“返工單歸零”這些點連成一條上升線。
“要不要加張照片?”她回頭問,“比如……老黃檢測時的樣子?”
老黃猛地抬頭:“拍我?”
“隻拍手。”小李笑,“你這雙手,可是咱們的活標準器。”
班組長也湊過去看屏幕:“圖是好看,可客戶要是問‘你們怎麼保證一直準’,咋答?”
“靠人盯。”劉好仃說,“靠數據續命。今天起,每班至少錄五條,新模具、新參數、新班次,全標重點。數據不斷,看板就活。”
“那要是哪天老黃請假呢?”班組長追問。
“那就讓彆人學。”劉好仃看著老黃,“你帶個徒弟,不一定要摸得跟你一樣準,但得知道什麼叫‘不對勁’。”
老黃沉默一會兒,點頭:“行。小王昨天問我手感怎麼判,我教了他三招。他記了筆記。”
“那就對了。”劉好仃在本子上寫,“經驗不是藏的,是傳的。咱們現在不是修玻璃,是在搭橋——人和機器之間,車間和客戶之間。”
小李的看板初版出來了。屏幕中央是動態折線圖,左邊是顯微圖對比,右邊是返工成本柱狀圖,最底下一行大字:“良率提升91.3,浪費減少近九成”。
班組長盯著看了半分鐘,忽然說:“這圖,能印出來嗎?”
“能。”小李點頭,“還能掃碼看實時數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