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從兜裡掏出來,照片還停在相冊第一張——兩個新來的技工蹲在原型機旁邊,老黃正指著線路板上的焊點說話。他沒看太久,點進打印界麵,選了“快速黑白”,把那張圖送進了車間門口的打印機。
紙剛出來,他就用磁鐵壓在了調試間門框上方。旁邊貼了行小字:“人來了,活就得真落地。”
小李端著搪瓷杯路過,喝了一口涼茶,抬頭看見照片愣了下:“你還真把它打出來了?”
“打出來是給人看的。”劉好仃擰開一瓶機油,“不看也得乾。”
老黃這時候正蹲在控箱後頭拆外殼,聽見動靜探出頭:“昨兒那台機子亮了燈,今兒就得讓它閉嘴閉得準。”
“不是讓它閉嘴,”小李嘬了口茶,“是讓它該說話時才張嘴。”
新人甲站在操作台邊,手裡捏著一支記號筆,低頭在本子上畫什麼。劉好仃走過去瞄了一眼,是條曲線,標著“升溫段—手抖頻次”。
“你記這個?”劉好仃問。
“王師傅調三段火的時候,每次到840度就停一下。”新人甲聲音不大,“我看了三天,每次都這樣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:“他知道爐子要飄。”
“那咱們的係統,能不能也‘知道’那一秒?”新人乙插了句,手裡正擰著一個接頭,“不是等它錯了再提醒,是它快錯前就說話。”
“對路子。”劉好仃拍了下桌子,“咱們現在不搞‘智能’,搞‘懂事’。”
晨會沒正式開,幾個人圍在舊控箱前站著,像開會,又不像。劉好仃拿粉筆在水泥地上畫了個三角:“感知變化,主動提醒,不替人做主——三句話,三個坎。”
他指小李:“你先過第一道,把提醒分個類。節能線、防霧線、教學線,不能都問‘要不要幫忙’,那跟催命符一樣。”
小李撓頭:“可他們要的不一樣啊。節能線師傅說彆跳彈窗,教學線學員又嫌沒人搭理。”
“那就彆用一個嘴。”劉好仃說,“給人配個性格。”
老黃哼了一聲:“機器還帶性格?”
“有。”劉好仃彎腰撿起一塊報廢板,“老師傅要安靜,新人要陪練。咱們讓機器學會看人下菜碟。”
小李眼睛一轉,掏出平板開始建分支邏輯。老黃則拎起工具包,翻出一卷銅箔:“信號線得包一層,不然溫度一高,數據亂跳。”
新人甲忽然開口:“能不能加個判斷?比如操作員盯著屏幕超過十秒不動,就算猶豫?”
“盯多久算猶豫?”小李問。
“十秒。”劉好仃接過話,“人一遲疑,手就不動,眼睛死盯。這不是錯,是怕錯。”
“那連續微調三次呢?”新人乙補充,“我師傅說那是心裡沒底。”
小李飛快記下:“加兩條判斷邏輯——盯屏超十秒,啟動輕提示;參數來回調三次,彈語音詢問。”
“語氣也得分。”劉好仃說,“節能線用震動,像輕輕拍肩膀;防霧線出聲問一句‘需要我複述嗎’;教學線直接問‘下一步升溫,你想試試嗎’?”
“這不成了三台機器?”老黃抬頭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一台懂沉默,一台懂疑問,一台懂想練又不敢。”
當天下午,小李帶著記錄本跑了三條線。他不說話,就坐在操作台邊角,拿筆戳著秒表。節能線陳師傅調溫時眉頭一皺,他記下時間;防霧線新員工輸錯參數後縮手,他也記下動作間隔。
回來時他腳底發軟:“原來他們每個小動作都有意思。”
“當然。”劉好仃翻他本子,“手抖是怕,停頓是疑,屏住呼吸是集中——機器得學會讀這些。”
程序改到第三遍,提示邏輯終於分了層。小李點了測試按鈕,屏幕上跳出三種模式切換動畫。
“節能模式——震動提示一次,無彈窗。”
“防霧模式——語音輕問,可關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