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點整,調試間的門被推開一條縫,新人甲探進半個身子,手裡拎著兩杯豆漿。沒人接,他也沒縮回去,就站在門口等。
劉好仃正把日誌本翻到空白頁,筆尖懸在紙上,像等一個信號。
他抬頭看了眼白板上那三條問題,墨跡已經乾了,但字還壓著空氣似的,沉。
“放桌上吧。”他說。
新人甲把豆漿放下,順手把昨天那張寫滿“待決策”的紙揭下來,揉成團,扔進垃圾桶。動作不大,但所有人都看見了。
小李咬了口麵包,含糊問:“今天乾啥?”
“改東西。”劉好仃落筆,寫下第一行字:改進計劃草案——第一稿。
筆尖劃過紙麵,沙沙響。
老黃蹲在控箱前,剛摸完焊點,手還黑著。他直起身,盯著白板:“真要動?”
“問題都列出來了,不動它自己能好?”劉好仃把本子轉過來,讓幾人都看清,“三條路,一條一條走。先說焊點。”
小李立刻接話:“銀合金確實穩,可采購周期二十天起,還得走審批。咱們這項目沒預算名目,批不下來。”
“那就換便宜的?”老黃眉毛一抬,“銅箔加厚?我告訴你,上周試過,熱脹係數不對,三天就裂。”
“我不是說不換材料。”小李聲音高了點,“是得想替代方案!比如局部散熱,先降溫度,再保焊點。”
“那不還是繞回外殼問題?”新人乙忽然開口,聲音輕,但沒躲,“散熱改不好,降十度也是白搭。”
屋裡靜了兩秒。
劉好仃沒說話,掏出手機,翻出一張照片——是昨天拆下來的模塊,焊點發黑,像燒過的火柴頭。他放大,投到牆上。
“看清楚,”他說,“這不是老化,是累死的。它每天扛六十度高溫,咱們還指望它用普通材料撐三年?”
小李張了張嘴,沒出聲。
老黃哼了聲:“你早該拍這張照給上麵看。”
“現在拍也不晚。”劉好仃合上手機,筆尖點著本子,“第一條:焊點材料升級。不寫‘建議’,寫‘必須’。替代方案列兩條:一是銀合金整體替換,二是雙層銅箔+導熱矽脂緩衝。誰負責查成本和供貨周期?”
新人甲舉手:“我查。”
“好。明天中午前給我數據。”
他翻到下一頁,寫第二條:外殼散熱結構優化。
“老黃,你說說,加散熱孔行不行?”
“孔太小沒用,開大了又進灰。”老黃搖頭,“最好的辦法是換殼體材料,鋁合金導熱比鐵快三倍。”
“可模具費要兩萬八。”小李又卡上了,“咱們連焊點預算都沒有,還換殼?”
“誰說要全換?”新人乙低頭畫了張草圖,推過去,“能不能隻換模塊蓋板?麵積小,散熱關鍵區覆蓋就行。用現成的鋁板切割,省模具費。”
劉好仃看了眼圖,點頭:“可行。先做樣品測試。老黃,你帶新人乙,三天內出實物。散熱效率對比數據要記清楚。”
老黃接過筆,在自己本子上記下:“用三號廢料間的邊角鋁,我認識切割組的老陳,能插隊。”
劉好仃繼續寫第三條:電壓緩衝機製加裝。
筆尖頓了頓。
“小李,電源模塊你最熟,誰來牽頭?”
小李一愣:“我?可這涉及電氣設計,我程序是強項,電路不是……”
“你不用畫電路圖。”劉好仃打斷,“你負責整合。老黃提供曆史電壓波動數據,你算出緩衝需求,再找電氣組對接方案。誰最懂問題,誰帶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