鋁板倒下的聲響還在調試間裡回蕩,新人乙已經蹲下身,手伸到一半又縮回來,站在原地沒動。
劉好仃彎腰把鋁板扶正,拍了兩下灰,順手把它靠回檢測台邊,“東西倒了能扶,數據錯了得重來。”說完,他翻開日誌本,紙頁翻到“改進實施記錄”那一頁,筆尖在三項任務上輕輕劃過,“今天不談意外,談結果。開始評估。”
沒人接話,但筆都拿起來了。
小李低頭看電腦,眉頭皺著,“仿真數據我還沒導出最終版,差一組實測對照。”
“那就先看有的。”劉好仃把白板翻到乾淨一麵,寫下“改進效果再評估”七個字,筆尖頓了頓,又補上一行小字:“用數據說話,彆用感覺。”
老黃從工具包裡掏出遊標卡尺,往桌上一放,“先看散熱蓋板?那玩意兒我磨了整整一天,不能白乾。”
“就從它開始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新人乙,調照片。”
新人乙點開平板,屏幕上跳出三張圖:打磨後的鋁板、橢圓槽特寫、裝機實拍。他指著最後一張,“三台舊設備,全部一次裝入,沒卡位,沒強壓。”
“產線老化是事實,”劉好仃接過話,“但咱們沒改機器,改的是適配邏輯。以前是‘你得按我來’,現在是‘我來遷就你’。這叫效率提升。”
老黃哼了一聲,“話好聽,我隻關心它熱起來會不會變形。”
“那就測。”劉好仃打開試運行日誌,調出三天前的溫升曲線圖,“同一工況,舊模塊運行兩小時,溫度衝到九十六度,焊點開始軟化;新模塊四小時,最高八十三度,外殼表麵摸著也就溫的。”
“差十三度?”小李抬頭。
“差十三度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而且不是靠風扇猛吹,是結構導熱更順了。老黃,你那鋁板,開槽位置正好卡在熱流通道上,像給熱氣修了條高速路。”
老黃嘴角動了動,沒說話,但卡尺拿得鬆了些。
新人甲這時舉手,“那個……供應商那邊,我查的報價是銀合金每公斤三百八,可這次試用批次,財務說實際結算三百九十二。”
“貴了十二塊。”老黃立刻接上,“省小錢吃大虧,以前廠裡出過事,就因為換了便宜焊料。”
“所以咱們得看值不值。”劉好仃沒急著下結論,轉頭問小李,“電源緩衝那塊,仿真跑完了嗎?”
“跑完了。”小李點開文件,“加裝穩壓模塊後,電壓波動抑製率提升82,峰值衝擊下,係統響應延遲從平均0.4秒降到0.07秒。”
“82是模型算的,”老黃還是不鬆口,“實測呢?”
“有。”劉好仃調出另一份日誌,“上周五夜班,車間電壓突降兩次,舊模塊記錄顯示係統重啟三次;新模塊運行期間,零重啟,自檢通過率100。”
他頓了頓,“而且你知道最關鍵是啥?它沒報警。不是靠警報拉人救場,是自己扛過去了。”
小李笑了下,“這才是真穩。”
“那散熱呢?”老黃盯著屏幕,“我昨兒摸過,連續四小時運行,蓋板邊緣有點翹,雖然沒超公差,但再跑久點呢?”
“你擔心的是未來的事。”劉好仃走到檢測台,把上次拆下來的舊模塊拿出來,又從工具箱裡取出新件,兩個並排擺著。
他指著舊模塊的焊點,“它發黑,像燒過的火柴頭,但它撐到了被看見。我們現在做的,不是讓它不出問題,是讓它出問題前,有時間被發現。”
他又指向新模塊,“這個,焊點亮,外殼穩,熱散得快。它不一定永遠不壞,但它壞得慢,壞得有跡可循。”
老黃盯著看了幾秒,終於點頭,“行吧,我認。”
劉好仃拿起記號筆,在白板“改進效果”欄寫下三行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