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日誌本放進抽屜又拿出來,翻到空白頁,寫下“等他”兩個字,筆尖頓了頓,沒劃句號。
他起身走到主控台前,調出廠區門禁記錄。昨天那個拍照、回頭笑、多走十五米的客戶,車牌號在係統裡跳了出來。新人甲站在旁邊,正低頭核對評分表,聽見鍵盤敲擊聲抬頭:“劉師傅,您真要聯係他?”
“不是聯係。”劉好仃點開客服短信模板,“是讓他覺得,我們一直在線,但沒盯著他。”
小李從調試間探頭:“可人家沒留電話,這算不算‘強行搭訕’?”
“不算。”劉好仃敲下最後一行字,“他拍了日誌,說明他在意數據真實性。我們不提成交,隻說‘您關心的溫度波動,最近一次調整已完成,點擊查看’——像老同事發了個工作通報。”
新人甲眼睛一亮:“等於是他主動‘訂閱’了後續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按下發送鍵,“信任不是靠追來的,是靠‘剛好出現’攢的。”
小李嘀咕:“這招有點狠,表麵淡定,暗地埋點。”
老黃從展示架後直起身,手裡還捏著角鐵螺絲:“那要是客戶覺得被監控了呢?”
“那就把監控變成服務。”劉好仃打開後台,勾選“匿名數據推送”選項,“鏈接不帶追蹤,看完就失效。他能查,查不到我們。”
新人甲記下關鍵詞,轉身去整理客戶池分類。屏幕上,“潛在深度客戶”標簽下,已自動歸集了七名行為高度相似的訪客——停留超六分鐘、無提問、有返場或拍照動作。
“下一步呢?”她問。
“下一步,讓老客戶說話。”劉好仃拉開抽屜,取出一遝裝訂好的pdf,“從今天起,所有簽單客戶,每月收到一份《運行健康報告》。”
小李翻了翻:“這玩意兒比產品說明書還厚。”
“不是說明書。”劉好仃指著其中一頁,“這是‘熟人聊天記錄’。你看這頁,設備在淩晨兩點自動切換備用模塊,係統記錄了0.1秒延遲。我們不寫‘性能穩定’,寫‘老夥計,昨晚小跳了一下,已調平,您那邊沒感覺吧?’”
老黃哼了一聲:“寫得跟鄰居打招呼似的。”
“就得這樣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客戶不怕你專業,怕你太專業。一板一眼像要推銷,手寫簽名加口語化備注,才像真有人在替他看著。”
新人甲小聲問:“那要是客戶覺得煩呢?天天收郵件,像被盯著?”
“那就定規矩。”劉好仃抽出一張便簽,寫下三行字:不打電話,不重複發,不強行邀約。“服務太勤快,反而像催單。我們隻在設備有微調或小波動時才提醒,其他時候,裝作不存在。”
小李笑出聲:“這叫‘戰略性隱身’?”
“叫尊重沉默。”劉好仃把便簽貼在主控台邊緣,“有些人信了,但不想說。我們越安靜,他們越敢多看一眼。”
話音剛落,新人甲手機震動。她看了一眼,輕聲說:“剛才發出去的鏈接,有人點了。”
劉好仃沒動,隻問:“停留多久?”
“三分鐘四十七秒。”她抬頭,“還下載了pdf。”
“記下。”劉好仃拿起紅筆,在客戶池名單旁畫了個星號,“下次更新報告,優先推送他。”
老黃擰緊最後一顆螺絲,站直身子:“那咱們自己的設備,是不是也該留點‘生活痕跡’?”
“不用特意留。”劉好仃說,“真機器跑久了,自然會有小問題。哪天真報警了,修完把記錄打出來,比現在編一百個案例都管用。”
小李忽然想到什麼:“那要是客戶問‘你們自己這台從來沒出過事?’”
“就說實話。”劉好仃合上電腦,“目前沒出過。但出了,我們修得比誰都快。”
新人甲低頭整理名單,忽然停住:“劉師傅,有三個客戶,行為跟‘第七個’很像,但沒拍日誌,隻反複看應急方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