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點整,老黃把建議書交到樣品區。劉好仃當著他的麵看完,翻到最後一頁,簽下名字,批了“試製三套,下周裝配”。
“真要試?”老黃問。
“你寫的,你不想看?”劉好仃把單子遞過去,“咱們廠最不怕的,就是把想法變成零件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老黃接過單子,沒走,站在原地看了兩秒,轉身去了采購組。
新人甲在十點前發了分類清單。劉好仃打開一看,十項問題裡,六項標綠,四項標黃。綠的是“可響應”,黃的是“需驗證”。她在備注裡寫:“門縫密封方案已有三種匹配設計,建議優先打樣。”
他回了個“收到”,順手轉發給小李:“這三項,看看塗層能不能一起解決。”
小李正守在爐前,收到消息看了一眼,立刻調出結構圖。他發現,如果在邊緣加一道微型密封槽,或許能緩解熱應力集中。他畫了個草圖,發到群裡,附了一句:“試試?”
劉好仃在樣品區看到圖,沒回話,轉身去了材料庫。五分鐘後,他拿著一塊邊角料回來,放在工作台上,用尺子量了密封槽的深度,又用刀片輕輕劃了一道。他拍了照片,發給小李:“按這個尺寸,做一版試樣,等爐子空出來就上。”
中午十二點,爐溫升到198度。微翹幅度從0.7毫米回落到0.5毫米,持續十分鐘未變。小李盯著屏幕,心跳比平時快了一拍。他沒急著發消息,等了二十分鐘,確認穩定後,才打出一行字:“接近200度,形變回縮,樣品完整。”
消息剛發出去,劉好仃就進了實驗室。他沒說話,站在小李身後看了三分鐘,指著曲線上升段:“這裡,升溫速率再慢0.5度每分鐘,讓材料有時間適應。”
“要不……現在就調?”
“不急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讓它自己走完這一步。咱們隻看,不乾預。”
下午兩點,老黃帶著采購回來的可調支撐組件去了車間。他對照建議書一條條裝,發現其中一個連接孔位偏差兩毫米。他沒抱怨,拿銼刀一點點修,邊修邊記:“孔位需擴0.5,建議下一版模具調整。”
劉好仃三點過來看了一眼,蹲下身子摸了摸支撐點的接觸麵:“緊,但不硬。這種曲麵,就得留點活路。”
“人也是。”老黃接了一句。
劉好仃笑了下,沒說話。
新人甲在四點前完成了熱膨脹係數對照表。她發現,雖然基材係數偏高,但塗層與玻璃的界麵結合力足夠,隻要控製升溫梯度,就能避免分層。她把結論寫進文檔,標題改成:“熱應力風險可控,建議繼續衝高測試”。
她發完郵件,抬頭看見劉好仃站在門口。
“明天早會,你講這條。”他說。
“講完呢?”
“講完,咱們就離答案近一步。”
劉好仃回到主控室,屏幕上的溫度剛越過199度,曲線像一條繃緊的線,緩緩向上。他坐下,手邊放著簽批的試製單,目光落在“200度”那個紅圈上。
監控表的數字跳到了75小時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