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幕上的裂紋軌跡在加速劃過塗層薄弱區的瞬間,劉好仃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,卻沒有按下任何鍵。
他往後靠了靠,椅子發出輕微的吱呀聲。主控室的燈光比平時亮了些,可能是誰順手調了照明開關,但沒人注意。
“先把報警關了。”他說,“現在不是處理個案的時候。”
新人甲愣了一下,手指還停在鼠標上。她剛想追問那道異常軌跡要不要標記,卻見劉好仃已經調出過去七十二小時的全量數據流,將那段突變曲線嵌入整體趨勢圖中。
“它動過一次,不代表它失控。”他一邊操作一邊說,“咱們要看的是它後麵有沒有繼續瘋跑。”
小李從模擬界麵抬頭,聽見這話鬆了口氣。老黃也停下翻手冊的動作,探身看向主屏。
劉好仃把三條改進線的數據通道並列打開,清空所有實時彈窗,隻保留曆史對比視圖。“今天不開火警鈴,隻做體檢報告。”他敲下回車,“現在開始,驗成效。”
新人甲盯著醫療線圖像係統界麵,改進後的識彆算法已經連續運行三天,報警框再沒跳過紅。
“太安靜了也不踏實。”她小聲說,“會不會是它乾脆裝瞎?”
劉好仃沒答話,直接調出改進前後的二十次裂紋擴展記錄。他把每一幀的報警觸發點和人工判定結果打上標記,投影到側屏。
“看這裡。”他用筆尖點著其中一處,“改進前,係統在裂紋還沒動的時候就報了三次警,全是噪點惹的禍。”
他又滑到後半段,“改進後,有三次它晚了零點八秒才報警,但每一次都準。”
“慢了也算合格?”新人甲皺眉。
“你走路踩到石頭,是立刻大叫,還是先低頭看一眼再喊疼?”劉好仃反問,“它現在學會看一眼了,比以前亂叫強。”
新人甲抿嘴笑了。她重新核對了一遍數據,確認無一漏報,誤報率確實下降了七成以上。
“那以後它要是又變遲鈍呢?”她問。
“那就再調。”劉好仃把記錄歸檔,“人教孩子說話,也不是一次就教會的。”
新能源線的模擬進程條正走完第五個全周期。小李盯著冷卻參數曲線,眉頭一直沒鬆開。
“補償算法是穩住了,可每次溫區切換,還是有點晃。”他說,“像走路順拐。”
劉好仃調出相位差分析圖,把五次震蕩的峰值連成一條線。
“晃是晃了,但沒越界。”他指著安全閾值線,“你看這五個點,最高也沒突破百分之三,而且沒有一次比上一次高。”
他把圖放大,指著波形底部的基線,“它沒積累誤差,就像人打噴嚏,抖一下,但沒摔倒。”
小李仔細看了幾遍數據,終於點頭。“那意思是,它能扛住顛簸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敲下保存鍵,“咱們不指望它走直線,隻要它不掉溝裡就行。”
他順手把材料模型更新版本號,備注欄寫上:“已加入±0.5度環境擾動因子,實測通過。”
小李看著進度條平穩推進,終於把一直懸著的手從鍵盤邊挪開。
老黃翻著手裡的新操作手冊,越看越皺眉。
“記錄這麼多項,誰記得住?”他嘟囔,“擰個螺絲還要寫力矩值,拍個照,再上傳,這不是乾活,是演戲。”
劉好仃沒反駁,直接播放一段維修技工執行新流程的錄像。畫麵裡,工人從工具箱取件到完成歸檔,全程耗時比舊流程隻多了九十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