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沒說“當然”,也沒拍胸脯。
他掏出手機,打開一個群聊界麵,遞過去。
屏幕上,最新一條消息是淩晨兩點十三分發的:“東莞三廠冷卻報警,現場溫度異常,請求支援。”
下麵三分鐘內跳出五個回複:“到。”“我開車。”“帶上備件。”“先調遠程數據。”“彆關機,我路上連。”
“這是我們維修協作網。”劉好仃說,“不是客服電話,是真人真名在裡頭。”
客戶看完,把手機還回來,語氣變了:“這我信。”
新人甲在本子上寫下:“真實案例勝過承諾。”
劉好仃回到醫療線模型旁,翻開本子,把剛才幾條反饋重新歸類。
“功能誤解”——係統能替代人工。
“服務誤解”——響應是擺設。
“可信度誤解”——口訣是營銷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三類問題,清清楚楚。
他把本子遞給新人甲,“建個表,就叫‘誤解日誌’。”
“標題列三欄:誤解類型、原話記錄、糾正方式。”
新人甲打開平板,新建文檔,手指飛快敲字。
小李改完宣傳頁,抬頭問:“要不要把維修群截圖打在展板上?”
“先不急。”劉好仃說,“今天先聽,明天再改。咱們得知道問題在哪一層,再決定出什麼招。”
老黃忽然抬手示意,“那邊,又有人在模仿口訣。”
三人看過去,兩個年輕技工正對著視頻笑,“第一步,看燈——綠的亮,接著乾!”
劉好仃走過去,沒打斷,等他們笑完才問:“哪句最順口?”
“聽聲辨故障。”一人答,“我們廠機器老響,天天提心吊膽。”
“那我講個事。”劉好仃說,“去年冬天,一家廠半夜報警,係統沒報裂紋,隻說‘運行異常’。我們老師傅趕到,一聽聲音,說‘軸承要裂’。拆開一看,真有暗紋。差六小時,整條線就得停。”
兩人不笑了。
“那句口訣,是兩千台機器換來的。”劉好仃說,“不是為了好記,是為了救命。”
其中一人低聲問:“這視頻,能發我們一份嗎?”
新人甲在“誤解日誌”裡新增一條:“口訣被低估——需強化背後經驗積累。”
劉好仃回到原位,筆尖在紙上輕輕點著。
信任已經搭了架子,但有些地方,還是透風。
客戶笑,是因為覺得親切;可也正因為親切,反而不信這是硬技術。
他們信數據,但數據太冷;他們信人,但怕人不可靠。
得把“人”和“技術”綁得更緊些。
他抬頭,看見小李正在打印新版宣傳頁,紙張一張張吐出來,油墨味淡淡散開。
老黃坐在監控屏前,盯著b區畫麵,偶爾點頭。
新人甲合上本子,把“誤解日誌”發進共享文件夾,順手標了星號。
展廳燈光穩定,客戶仍在走動。
一個中年男人站在工具線展板前,反複掃著二維碼,看完視頻,又抬頭看實物操作台。
劉好仃走過去,站在他側後方,沒說話,等他開口。
男人終於轉頭,“你們這係統……真能讓老師傅的經驗留下來?”
劉好仃剛要答,新人甲突然輕聲叫他。
“又有新反饋。”
他轉過身,新人甲指著本子上剛寫的一行字。
客戶問:“要是你們這幾個核心人走了,這套東西還能不能轉?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