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的手指在回車鍵上按下去的那一刻,辦公室的燈管剛好閃了一下。他沒抬頭看,隻把身子往後靠了靠,椅子發出輕微的“吱”聲。屏幕右下角的時間跳到1803,郵件狀態顯示“已發送”。
他沒關頁麵,而是把鼠標移到收藏夾,點開一個空白文檔,標題欄寫著“未命名”。他敲下幾個字:“新能源熱彎項目·客戶響應追蹤表”,又新建了四列:客戶名稱、資料發送狀態、反饋進度、內部跟進人。
剛保存完,他順手抓起桌上的對講機,按下通話鍵:“老黃,新人甲,九點前來我這兒一趟,小李也叫上。今天把跟進的規矩定下來。”
放下對講機,他打開抽屜,翻出一疊打印紙。最上麵那張是昨天的模擬曲線圖,降溫段那道彎還是有點抖,但比最初平順多了。他拿紅筆在旁邊畫了個圈,又在背麵寫了個“壓”。
八點五十五,四個人陸續進了辦公室。小李抱著筆記本,新人甲手裡夾著文件夾,老黃進門時還順手把走廊的燈關了。
“坐。”劉好仃指了指旁邊的椅子,“郵件發了,不能光等著。客戶回不回,回什麼,咱們得知道;咱們改了什麼,也不能隻存電腦裡。從今天起,每天早上九點,站會十五分鐘,不超時。”
新人甲翻開本子:“那……客戶沒回的,也算進展嗎?”
“當然算。”劉好仃從桌上抽出一張甘特圖,鋪在辦公桌上,“你看這兒,昨天降溫偏差是十五點三,今天壓到八點二,這是咱們自己走的路。客戶在看郵件,咱們在調參數,兩條線一起走。等他們回了,咱們已經多跑了一段。”
他拿起紅筆,在圖上畫了兩條平行線,一條標“內部迭代”,一條標“外部響應”。
“以後每天早上,新人甲報客戶動靜,老黃說參數調整,小李記,我來串。有問題當場提,不拖。”
老黃點點頭:“那我這邊今天下午已經把壓力補償的窗口重新算了一遍,往前推了十秒,冷卻速率降了百分之五,模擬結果更穩了。”
“好。”劉好仃在追蹤表上寫下“參數優化中”,在負責人一欄填了“老黃”。
小李翻著手機:“第一家客戶回了,說技術簡報收到了,下周可以安排技術會議。第三家……問了個問題。”
“什麼問題?”
“他們問,壓力補償這個方案,有沒有實機驗證過。”
辦公室安靜了一秒。
新人甲抬頭:“我們……其實還沒上實機。”
老黃皺眉:“現在說有,後麵對不上,更麻煩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拿起昨天的模擬日誌翻了兩頁,停在一段曲線記錄上。他指著其中一段波動:“你看,這裡雖然沒實機,但模擬已經跑出趨勢了。我們沒說搞定,但也沒說沒方向。”
他抬頭:“回複他們,‘基於模擬數據,補償窗口初步鎖定在降溫前10秒,實機測試方案正在編製,預計本周內啟動’。”
新人甲快速記下:“要不要加個‘敬請期待’之類的?”
“彆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我們不是賣廣告的,是乾活的。不誇大,也不躲。他們問,我們就答,答得準,比答得快重要。”
新人甲點頭,當場起草回複,發到劉好仃郵箱。他掃了一遍,點了發送。
小李鬆了口氣:“那第二家呢?還是沒動靜。”
劉好仃把追蹤表投影到牆上,第二家客戶那一欄,他寫下三個字:“沉默中”,又畫了個黃色三角。
“沉默也是信息。”他說,“他們沒回,可能是內部還沒討論完,也可能是覺得問題不大。但這不叫沒進展,叫潛流。”
他轉頭看小李:“你覺得沒進展,是因為你隻盯著‘回複’兩個字。可咱們的進展,是解決問題,不是收郵件。”
小李低頭翻了翻自己的記錄,忽然抬頭:“其實……我整理了一下,第三家客戶提的問題,和咱們昨天調的參數方向是一致的。說明他們真看了。”
“這就對了。”劉好仃笑了下,“人家不是隨便問問,是真在評估。那咱們就得讓他們看到,咱們不是隨便答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,寫下三行字:
1.每日站會,九點開始,十五分鐘。
2.追蹤表每日更新,下班前同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