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剛放下手機,就聽見辦公室外傳來腳步聲。小李抱著筆記本第一個進門,後麵跟著新人甲,手裡捏著一遝打印紙。老黃最後一個進來,順手把門帶上,還習慣性地看了眼走廊燈。
“都到齊了。”劉好仃打開投影儀,“九點整,站會開始。”
屏幕上是那張剛建沒幾天的“客戶響應追蹤表”。三家客戶的名字並列排開,昨天還空著的第二家客戶欄,此刻多了幾個字:“技術函待收”,後麵還標著一行小字:“預判響應周期:3日內”。
新人甲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,忍不住開口:“這……也算進展?”
“怎麼不算。”劉好仃點了點屏幕,“昨天是‘沉默中’,今天變成‘待收函’,說明他們動了念頭。念頭一動,風就起了。”
小李低頭翻了翻自己的記錄本:“可我們也沒做什麼特彆的事啊,就是發了封回複郵件,做了次模擬測試。”
“你這話說反了。”劉好仃笑了下,“不是因為沒做特彆的事,所以沒進展;而是因為我們做了該做的事,所以進展才來了。”
他轉頭看向老黃:“降溫補償窗口的參數,你們昨晚又調了一版?”
老黃點頭:“淩晨一點半跑完最後一次模擬,波動壓到7.3,比目標還低半個百分點。”
“好。”劉好仃在追蹤表的技術欄更新數據,又在“內部進展”裡寫上:“補償窗口穩定,具備實機準備條件”。
小李舉手:“那……每天都要更新這麼多內容?會不會太耗時間?”
“不會。”新人甲突然接話,“我昨晚試了模板,隻要把數據填進去,自動生成圖表。十分鐘就能弄完。”
劉好仃看了他一眼:“不錯,已經會用工具了。”
新人甲臉微紅,低頭記了點什麼。
老黃卻皺眉:“但我還是覺得,技術進展沒必要天天報。等真上實機再說也不遲。”
“可客戶已經在看了。”劉好仃把屏幕切回郵件記錄,“第三家客戶問的問題,是你前天算的補償方案;現在第二家要來函,問的也是同一個方向。你不說話,他們怎麼知道我們沒停?”
老黃沒再反駁,隻是輕輕“嗯”了一聲。
“那就這麼定了。”劉好仃合上筆記本,“每日站會照常,追蹤表下班前更新。今天是第一天正式跑流程,大家盯緊點。”
散會後,劉好仃沒回辦公室,直接往車間走。三號爐的測試安排在上午十點,操作員已經在做預熱準備。
他站在控製台前看了一會兒,忽然發現報警燈閃了一下。屏幕上跳出提示:“冷卻速率偏差預警”。
操作員立刻停下操作,轉頭看他:“劉師傅,還繼續嗎?這要是真超了,設備可能出問題。”
劉好仃沒答話,調出過去三次模擬的日誌對比圖。他指著其中一段曲線:“你看這裡,每次啟動時都有短暫波動,但十秒內就能拉回來。這不是真實超差,是傳感器反應慢半拍。”
“可係統報警了……”
“係統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,“咱們又不是第一次碰這種事。停一次,進度退三天。你按原計劃走,我在旁邊看著。”
操作員深吸一口氣,重新啟動程序。
冷卻段開始運行,曲線緩緩展開。起初有輕微抖動,但在第七秒時趨於平穩,最終完整劃過目標區間。
“達標率出來了。”技術人員遞過平板,“86.7。”
旁邊有人小聲說了句:“成了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隻在記錄本上寫下:“模擬實機測試通過,可轉入實機準備階段。”然後把文件夾遞給老黃:“你那份‘實機測試預案’,今天就能動筆了。”
回到辦公室時,新人甲正盯著電腦屏幕,手指懸在鍵盤上。
“怎麼了?”劉好仃問。
“客戶b……來郵件了。”新人甲聲音有點發緊,“他們問……實機測試什麼時候能安排。”
辦公室安靜了幾秒。
小李湊過來:“這是不是……算有戲了?”
“不是‘有戲’,是‘動了’。”劉好仃接過鼠標,點開郵件逐句看過去。對方沒提合作,也沒談價格,隻問測試安排的具體時間節點。
他把郵件投到牆上:“注意措辭——他們沒問‘有沒有測試’,而是問‘什麼時候安排’。說明在他們眼裡,這事已經不是‘能不能做’,而是‘何時做’。”
新人甲眼睛亮了:“那……我怎麼回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