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道那邊走來的幾個人,手裡攥著展會地圖,腳步在展台前一頓。其中一個抬手指著展板上“92天零故障”的字樣,聲音不大,但足夠清晰:“這數據能查到?”
劉好仃沒抬頭,也沒答話,隻是手指輕輕敲了敲體驗台邊緣,像是在打節拍。他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他慢慢直起身,走到展板前,指著那行字問:“您想看哪一天的?”
那人一愣,沒想到對方真敢讓他挑。他遲疑了一下:“就……上個月十五號,電壓波動那天,真沒誤報?”
“您說得挺準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從口袋裡掏出手機,“那天電壓跳了0.25,係統沒動。要不,您自己掃一眼?”
他把二維碼往展板前一擺,那人半信半疑地掏出手機掃碼。屏幕加載幾秒,跳出一個簡潔界麵——三號爐當日運行曲線圖,時間軸上清晰標出電壓波動點,但報警信號始終平穩在零。
“還真是……”他低聲說,抬頭看向劉好仃,“這後台你們廠自己用的?”
“我們第一條生產線,從裝上那天起就沒換過。”劉好仃把手機遞過去,“您要不信,可以切到實時畫麵,現在就能看。”
那人又掃了一次,畫麵跳轉成車間監控。鏡頭裡一台設備正勻速運轉,屏幕角落顯示“已連續運行92天14小時”。
他把手機遞給同伴:“你看,真在跑。”
旁邊人湊過來看了眼,嘀咕:“要是每個廠都這麼透明,哪還用聽銷售吹牛。”
劉好仃沒接話,隻把手機收好,退後半步,等著下一句問題。
可還沒等對方開口,另一撥人已經圍了上來,五六個人擠在展板前,七嘴八舌地問起來。
“八小時到場,真能做到?”
“接口檢查是人工還是自動?”
“你們這係統能不能接老式控製器?”
小李正要上前解釋,劉好仃抬手輕拍展台三下,聲音不重,但節奏分明。
這是暗號。
小李立刻轉向左側客戶群,笑著遞出新話術卡:“您問八小時?我們上個月接了個單子,東莞的,半夜兩點報障,技術人員四點十八分到現場,修完天還沒亮。”
老黃蹲在副機旁,掀開側蓋,指著裡麵的接線排:“看到這個紅圈沒?每次出廠前都做三次震動測試,螺絲擰不緊的,過不了第一輪。”
新人甲則拿著平板,走到另一組人麵前:“您可以現在掃碼,進係統看過去三個月的維護記錄,連哪天換了保險絲都有。”
五分鐘後,原本亂哄哄的提問變成了有序交流。有人低頭看數據,有人圍著老黃問技術細節,還有人拿著話術卡反複念那句“壞了有人管,比不壞更安心”。
劉好仃站在中間,目光掃過每一組人,像在數節奏的鼓點。
“你們這服務……是真有人盯?”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忽然問。
“我們廠小,但人實在。”劉好仃走過去,“您知道為什麼敢貼‘每周三次檢查’?因為每次我都簽字。您要是不信,下個月來廠裡,我帶您看記錄本。”
男人笑了:“你還親自簽?”
“我不簽,工人也得簽。”劉好仃從包裡抽出一張複印件,上麵密密麻麻全是簽名和日期,“您看,這是上個月的巡檢表,每台設備,每個接口,都有人負責。”
那人盯著看了幾秒,回頭對同伴說:“這比那些大公司派個外包來糊弄強多了。”
小李趁機遞上意向書:“現在簽,還能趕上本月安裝排期。”
男人沒接,反而問:“你們自己用的這套,要是出了問題,誰第一個知道?”
劉好仃沒急著答,而是轉身對新人甲說:“把昨天的巡檢視頻放一下。”
新人甲點開平板,一段一分鐘的視頻開始播放。畫麵裡是清晨的車間,老黃穿著工裝,拿著檢測儀挨個檢查副機接口,動作熟練得像在擰自家水龍頭。鏡頭掃過記錄本,上麵寫著“0530,三號爐接口無鬆動,電壓穩定”。
視頻放完,沒人說話。
半晌,戴眼鏡的男人掏出筆:“給我一份合同。”
劉好仃沒動,也沒笑,隻是輕輕點了點頭。
小李趕緊遞上文件夾,手有點抖。
簽完字,那人合上本子,忽然問:“你們這模式,有沒有想過擴大?”
“我們現在隻想把眼前這幾台機器管好。”劉好仃說,“管好了,客戶自然會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