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。”劉好仃轉向小李,“你把進度調整一下,今晚九點前必須跑通修正版測試。”
小李在台賬上劃掉原計劃,重新標注時間節點:“第一輪修正測試,二十點三十分開始;數據采集,二十一時前完成;報告提交,二十一時三十分。”
“彆寫那麼滿。”劉好仃說,“留二十分鐘緩衝。機器不聽人話,但人得給自己留條退路。”
小李笑著改了時間:“行,那就二十一時五十分交報告。”
新人甲和老黃開始協作建模。一個提供客戶實際使用數據,一個調整算法邏輯。屏幕上,新的補償參數表一行行生成。
劉好仃站在調度台後,盯著三號爐的實時狀態。設備處於待命模式,加熱模塊溫度已回落至安全值,係統自檢正常。
他拿起筆,在計劃板上“第一日:完成代碼部署與模擬運行”這一條旁邊畫了個問號。
“還沒完呢。”他說,“超調問題沒徹底解決,就算跑通也不算完成。”
老黃抬頭:“現在這個補償模型,理論上能把超調壓到1c以內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理論不行。”劉好仃說,“得看實測。”
六點四十分,新人甲完成參數表導入。老黃啟動修正版模擬程序。
第一輪測試,三次冷啟動,每次間隔十五秒。溫度曲線平穩上升,最大超調0.9c。
第二輪,加入突發高負載工況——機器運行中突然增加一塊八毫米厚板。係統在0.8秒內完成功率調整,溫度波動控製在1.2c以內。
“可以了。”老黃鬆了口氣,“安全閾值是±5c,咱們現在在±1c以內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又調出浙江客戶的操作視頻。畫麵裡,操作員開機後立刻把第一塊玻璃送進爐內,眼睛盯著屏幕,手指搭在急停按鈕上。
“他不是信不過機器。”劉好仃低聲說,“是信不過‘等待’。”
他回頭對新人甲說:“把這次測試的對比視頻做出來。左邊是原係統,開機等48秒;右邊是新模塊,直接進入工作狀態。不用配音,就放操作畫麵。”
“我明天一早就剪。”新人甲說。
“今晚。”劉好仃說,“讓老黃他們調試的時候,你先搭個粗剪。我們得讓所有人——包括我們自己——看到改變。”
新人甲點頭,立刻打開剪輯軟件。小李在一旁整理測試報告,把“動態補償算法”和“高頻啟停穩定性”列為本次優化核心。
八點五十五分,最後一輪測試完成。數據顯示,預升溫響應時間穩定在二十一至二十三秒之間,溫度超調始終低於1c。
“第一日目標達成。”小李把報告上傳係統,順手在進度板上打了個勾。
劉好仃走到計劃板前,拿起筆,把那個問號輕輕圈掉,寫下“完成”兩個字。
他看了眼牆上的鐘,九點四十分。
桌上水杯早已空了,他沒去續水,也沒起身。目光落在“第二日:接入測試爐,實機驗證響應曲線”這一條上。
老黃收拾工具包:“明天八點整,我準時啟動三號爐。”
“彆等八點。”劉好仃說,“七點四十五分,我要看到設備預熱完成,係統自檢通過。”
“這麼早?”
“客戶不會等我們。”他說,“他們早上七點就開工。我們的測試,得比他們更早醒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