監控屏幕上的紅燈閃了兩下,又恢複了正常。小李盯著那行剛跳出的通信日誌,眉頭沒鬆。
劉好仃站起身,繞到他身後看了一眼,手指在桌麵上輕輕點了兩下:“老問題,新表現。記下來,標‘低優先級’,不影響主流程。”
王工從椅子上直起身子:“那還提它乾啥?”
“提它,是因為咱們得知道哪兒還沒擦乾淨。”劉好仃轉身走向白板,順手抽了支藍筆,“但擦桌子不耽誤擺碗筷。今天不改代碼了,改思路——咱們得把這七十二小時乾出來的事,說給人聽。”
陳工摘下眼鏡擦了擦:“說給誰聽?”
“想省電的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“推廣籌備”四個字,筆畫乾脆,“三號爐現在每小時少耗兩千八百度電,連續穩了七十多個鐘頭。這麼好的事,光咱們幾個人知道,太虧。”
小李抬頭:“可咱們沒宣傳經驗啊,連個像樣的ppt都沒有。”
“經驗是乾出來的。”劉好仃把筆帽哢噠一聲按上,“你們寫報告是一把好手,但客戶不看參數表,他們看‘能省多少錢’。咱們得把‘延遲從2.8秒降到1.1秒’,翻譯成‘一天省三千度電,一年省出一台新設備’。”
王工哼了一聲:“說得跟賣保險似的。”
“賣保險也得有真東西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咱們有。而且比保險實在——電表走得慢,是看得見的。”
陳工重新戴上眼鏡:“那重點放哪兒?結構優化?穩定性?”
“放響應速度。”劉好仃直接劃掉白板上原有的“係統重構”標題,寫下“毫秒級響應,日省三千度電”,“這是最紮眼的數字。客戶一聽,心裡就算盤響了。”
小李試探著問:“可咱們沒客戶案例……”
“三號爐就是案例。”劉好仃拍了下桌子,“它現在就是咱們的樣板間。誰來參觀,咱們帶他看實時數據,看曆史曲線,看異常記錄清零。這不是吹,是亮底牌。”
王工摸了摸下巴:“那材料呢?總不能拿技術文檔當宣傳冊吧?”
“當然不能。”劉好仃從文件夾裡抽出一張打印紙,是昨晚小李導出的對比圖,“但可以從這改。把坐標軸簡化,把單位換成錢,把‘誤觸發率降至0.3’寫成‘幾乎不再誤報警,減少人工乾預’。說人話,彆拽術語。”
陳工點頭:“還能加個對比柱狀圖,舊係統和新係統並排,一眼看出差彆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在白板角落畫了個草圖,“左邊是老係統,警報燈亂閃,工人跑來跑去;右邊是現在,屏幕平穩,人坐著喝茶。配文就寫:‘從手忙腳亂,到穩如老狗’。”
小李噗地笑出聲:“這能印上去嗎?”
“印不了就寫‘運行平穩,人力節省’。”劉好仃也笑,“意思到了就行。”
王工站起身,活動了下肩膀:“那誰來弄這些?”
“分工。”劉好仃拿起記號筆,在白板上畫出三欄:“待辦、進行中、待審。咱們現在就開始填。”
他轉向王工:“你牽頭技術資料轉化。把評估報告裡能用的數據挑出來,做成通俗版說明。彆怕刪,留最硬的。”
王工點頭:“行,我找幾個關鍵圖,配上短解釋。”
“陳工,”劉好仃看向她,“你負責演示邏輯。客戶來參觀,咱們怎麼帶?從哪兒開始講?先說問題,再說怎麼改,最後看結果。你理個腳本,越順越好。”
“可以。”陳工掏出筆記本,“我按‘痛點—方案—成效’三步走,中間穿插實時數據展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