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麵重新加載到百分之百,三號爐的監控窗口完整彈出,底部那行小字清晰可見:“當前值班:陳立,已連續盯屏7小時12分鐘。”
劉好仃沒多解釋,隻說:“剛才信號有點波動,我重新調一遍。”他手指輕點,畫麵回放了五分鐘前的交接記錄,特意放大了日誌時間戳和值班員簽到框。
周廠長盯著屏幕,點點頭:“這人我見過,上個月來修過電箱。”
“是他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十八年工齡,脾氣硬,但答應的事從不落空。”
“行。”周廠長聲音低了些,“你把流程發我郵箱吧。”
小李立刻操作,係統自動標記客戶狀態由“觀望”轉為“意向明確”。劉好仃沒急著關視頻,等對方先掛斷,才輕輕合上筆記本。
“記一下,”他轉頭對小李說,“周廠長這個單,歸入‘高意向待轉化’,進‘長期觀察池’,七天跟蹤,每天記一次反饋關鍵詞。”
小李快速敲下備注:“要不要設個提醒?”
“設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每天九點,提醒我先看這一批。”
陳工從後台調出數據麵板:“從昨天到現在,一共發了十二份優化材料包,八家點了視頻,五家主動追問了值班安排。”
“比之前強。”王工靠在桌邊,“以前發完三天都沒回音。”
“現在不是回不回音的問題,”劉好仃走到大屏前,“是回什麼音。”他讓小李把最近三十天的客戶谘詢記錄調出來,按a、b、c三類分組,“咱們得看清楚,他們現在到底在問什麼。”
屏幕分成三欄。a類客戶的問題集中在“回本周期能不能再算細一點”,b類反複確認“安裝期間停產多久”,c類則清一色盯著“出了事誰負責”“人走了怎麼辦”。
“有意思。”陳工看著數據走勢,“c類客戶裡,‘你們貴’的原話提問,這周一次都沒出現。”
“不是不嫌貴了,”劉好仃指著另一組數據,“是換說法了。現在問的都是‘能不能多送一次巡檢’‘保修期能不能再加半年’。”
王工笑了一聲:“這是認了價,開始砍價了。”
“說明信任立住了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一行字:“價格質疑→服務討價。”他圈住後半句,“這不是壞事,是好事。他們不再懷疑值不值,而是在確認能不能再多占點便宜。”
小李舉手:“那咱們要不要順水推舟,搞個限時贈送?”
“不能送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一送,就等於承認還能再砍。我們現在要做的,不是讓步,是加固。”
陳工若有所思:“我有個想法。能不能把服務內容拆得更細?比如‘24小時響應’不隻是個承諾,而是列出‘接電話到派工不超過15分鐘’‘現場到場不超2小時’,再配上真實工單截圖?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你做個‘服務價值清單’,把看不見的‘省心’變成看得見的‘流程’。”
王工搓了搓臉:“可我這邊壓力也不小。昨天一家五金廠老板直接說,‘你們方案不錯,但價格比彆家高一截,給個理由’。”
“你怎麼回的?”
“我說我們有專人盯,有雙人輪崗。”王工攤手,“他聽完說,‘聽起來是好,但我能不能便宜點,自己雇人看?’”
辦公室安靜了幾秒。
劉好仃走到窗邊,看了眼廠區外的馬路。幾輛貨車正排隊進廠,裝卸工在搬玻璃架。
“王工,你有沒有發現,”他忽然開口,“現在沒人問‘你們是不是吹牛’了?”
王工一愣:“好像是。”
“以前張嘴就是‘你們能管三年?’‘出了事跑路怎麼辦?’”劉好仃轉身,“現在他們信你能管,隻是想少花點錢。”
“所以呢?”
“所以,我們不能降價。”劉好仃語氣平了,“一降,之前立起來的東西就塌了。咱們拚的不是便宜,是讓人敢把生產交給我們。”
陳工在本子上畫了條線:“就像房子,地基打穩了,裝修可以慢慢來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現在是裝修的時候。老客戶,咱們用服務加深綁定;新客戶,咱們用真人在真場景裡說話。”
小李眼睛一亮:“比如周廠長這種?”
“就拿他開頭。”劉好仃說,“你整理他的對話記錄,挑出他問的每一個問題,咱們做成短片,標題就叫——《隔壁的守護》。”
“這名字好。”陳工笑了,“不講多厲害,隻說在不在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“第一集就用三號爐的監控畫麵,配上老陳的日常:打飯、巡檢、簽到。不加配音,隻打字幕——‘他在,一直都在。’”
王工摸著下巴:“要是客戶問,‘你們拍這個是不是特意安排的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