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標懸停在“發送”按鈕上五秒後,劉好仃收回了手指。
他沒點下去,而是把頁麵往上拉,重新翻到客戶列表的頂部。周廠長的名字還亮著,狀態是“意向明確”,備注寫著“待七日跟蹤”。他點開詳情,看到上次溝通記錄裡那句“再看看”,輕輕哼了一聲。
“再看看,”他自言自語,“人已經在門口了,就是不肯進門。”
小李抱著文件夾從門口探頭:“劉師傅,材料包都歸檔了,今天還發嗎?”
“發。”劉好仃終於點了發送,係統彈出“已發送至3名客戶”的提示框,“但不能光發,得跟上腳步。”
他轉過身,拍了下白板架:“都來一下,十分鐘。”
小李趕緊招呼陳工和王工。三人圍過來時,劉好仃已經在白板上畫了個簡單的流程圖,從“簽約”開始,連出三條線,分彆標著“第3天”“第7天”“第15天”。
“簽了合同不是終點,是起點。”他說,“咱們得讓人覺得,這單子簽了以後,服務才剛開始。”
王工撓頭:“可客戶沒提需求,我們主動打電話,會不會顯得太殷勤?”
“不是殷勤,是負責。”劉好仃指了指白板,“前三十天,必須‘三訪一回’——三次電話,一次上門。誰簽的單,誰負責回訪。出了問題,不許甩給售後。”
陳工點頭:“我這邊可以配合做一份《首月使用指南》,把常見問題提前列出來。”
“不光是問題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是陪伴。比如發個消息:‘今天係統運行平穩,您廠裡的溫度曲線很穩,早班應該挺順的吧?’”
小李眼睛一亮:“帶點人味兒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咱們賣的不是機器,是安心。安心得讓人天天感覺到。”
王工忽然想起什麼:“上禮拜那家五金廠,說係統報警了,嚇得差點打電話要退單,後來發現是操作員看錯了界麵。”
“查過日誌嗎?”劉好仃問。
“查了,”陳工接話,“界麵有個提示燈,紅閃代表‘需關注’,不是‘故障’。但他們以為炸爐了。”
劉好仃一拍桌子:“那就做個圖解!畫清楚,哪個燈亮了該乾嘛,哪個按鈕不能亂按。彆整那些專業術語,就用大白話,配上小人兒操作。”
小李舉手:“我可以做成漫畫風,標題就叫《小張師傅的一天》?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就讓小張師傅帶著新客戶走一遍流程。再加個二維碼,掃一下能連到值班員,直接語音問。”
他頓了頓:“從今天起,所有新客戶,資料包裡加個《使用陪伴計劃》——首周遠程指導一次,每周一條貼心提醒,問題不過夜。”
陳工記下:“提醒內容得自然,彆一上來就說‘我們的係統有多好’。”
“就說‘天氣轉涼,注意管道保溫’‘夜班換人時,記得核對監控權限’。”劉好仃說,“像鄰居提醒一樣。”
王工笑出聲:“咱這是賣係統,還是當管家?”
“就是當管家。”劉好仃正色道,“誰家請個管家,是隻讓他看門的?”
辦公室安靜了一瞬,隨即小李先笑起來,陳工也低頭記筆記,王工搓了搓臉:“行,那我也改改話術。以前開口就是‘您有什麼問題’,現在先問‘最近生產順不?’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先聊人,再聊事。”
他打開客戶跟蹤表,快速滑動頁麵,突然停住。幾行黃色標注跳出來——“七日未互動”。
“這些客戶,”他指著屏幕,“已經沉默超過一周。彆等他們徹底冷掉。”
小李湊近看:“都是看過視頻、問過問題的,後來就沒回音了。”
“成立‘喚醒小組’。”劉好仃說,“小李牽頭,三天內全部觸達。不提價格,不推產品,就問兩件事:最近生產節奏怎麼樣?有沒有哪塊監控看著不踏實?”
王工皺眉:“可他們要是問報價呢?”
“如實報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加一句:‘您先用著看,不合適隨時停。’”
辦公室裡三人同時抬頭。
“真這麼說?”小李有點不敢信。
“說。”劉好仃語氣平穩,“我們不怕比較,怕的是他們連比都不比。主動問的,說明心裡已經有我們了,隻是還沒下決心。”
陳工忽然開口:“那新線索呢?每天新增二十多個,光靠人工盯,容易漏。”
“流程化。”劉好仃調出時間軸,“新客戶線索,72小時內必須首次聯係,內容統一:‘您之前關注的功能,我們做了實景演示視頻,供您參考’。第七天,根據反饋分級——有興趣的推深度溝通,猶豫的發客戶案例,沉默的進喚醒池。”
他拿起筆,在白板角落寫下:“三日觸達,七日跟進,三十日回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