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“繼續”兩個字在屏幕上看了足足五秒,手指懸在回車鍵上沒動。他沒保存,也沒刪,而是把整條消息截圖,拖進了名為“客戶聲音”的文件夾。這個動作做完,他才點下保存,順手把文檔重命名為“模板v3_已鎖”。
小李剛走出幾步,聽見身後電腦合蓋的聲音,轉頭看見劉好仃已經站起身,手裡捏著那支用了三年、漆都快掉光的簽字筆。
“開個會。”他說,聲音不大,但走廊那頭的小李和王工都聽見了。
會議室門一關,陳工正低頭連投影,小李把筆記本支起來,王工抱著一摞打印紙進來,邊走邊翻:“今天要回訪的十二個客戶,有八個已經完成閉環確認。”
“先不談回訪。”劉好仃把筆帽摘下來,夾在筆記本邊緣,“咱們得看看,這些動作到底有沒有用。”
小李愣了下:“不是……已經看到客戶說‘繼續’了嗎?”
“一句話是溫度,不是數據。”劉好仃打開電腦,調出《信任檔案》後台,“咱們忙了三周,改流程、推確認、加原話,現在得知道,這些事有沒有變成訂單,有沒有擋住對手,有沒有讓客戶真正留下來。”
王工放下紙:“您是說,該算賬了?”
“不是算贏輸,是看值不值。”劉好仃點開篩選項,“把過去三周所有標記‘閉環確認’的客戶拉出來,再比一下同期訂單、複購、谘詢轉化率。咱們不能光靠‘感覺’乾活。”
小李趕緊動手導數據,手指在鍵盤上敲得飛快。陳工那邊投影剛連上,畫麵一閃,跳出來個空白表格。
“等等。”王工突然出聲,“銷售那邊的數據,有時候要晚一兩天才錄入。咱們今天看的,可能是前天的舊數。”
“那就把時間軸拉長。”劉好仃不急,“往前推三周,從咱們啟動‘三線應對’那天開始,分階段比。第一周是混亂期,第二周是調整期,第三周是執行期。看看每一階段,客戶反應和訂單之間有沒有變化。”
小李抬頭:“那……拿什麼當成功標準?”
“三個指標。”劉好仃豎起三根手指,“第一,市場份額有沒有止跌;第二,老客戶有沒有追加訂單;第三,競品的動靜是不是變小了。隻要有一條往上走,就說明咱們沒白忙。”
陳工點頭,調出監測組的彙總記錄:“深玻科最近兩周發了八條推廣視頻,轉發量比上月少一半,評論區也沒再推低價話題。”
“他們聲量降了?”王工問。
“不是降,是轉了。”陳工放大一條動態,“現在主推‘智能聯動’,避開了價格。說明他們也意識到,光降價留不住人。”
劉好仃笑了下:“那咱們就不是被逼著跑,是帶著節奏走。”
小李這時把表格整好了,投到大屏上。三周數據並排列開,顏色從灰到綠漸變。
“您看這兒。”他指著複購率那一欄,“第一周32,第二周41,第三周——58。而且追加訂單的客戶裡,87都完成過至少一次‘閉環確認’。”
王工湊近看:“也就是說,我們越讓他們知道我們做了什麼,他們越願意再買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畫了條上升線,“服務不是成本,是黏合劑。你修好了不告訴人,等於白修;你告訴了,他才知道你在乎。”
陳工又補充一條:“設備穩定性數據也出來了,過去三十天,報警誤觸率下降61,遠程響應平均時長縮短到十九分鐘。”
“這就有意思了。”劉好仃把幾組數據並在一起,“客戶說‘繼續’,不是因為感動,是因為真覺得好用了。咱們沒打價格戰,是把產品和服務綁成了一體。”
王工忽然皺眉:“可萬一這隻是短期反彈?對手要是真降價,咱們這套還能不能扛住?”
會議室安靜了一瞬。
劉好仃沒反駁,而是打開另一個頁麵,調出客戶反饋詞頻分析圖。屏幕上,“你們”“記得”“主動”“改了”幾個詞明顯變大。
“你看,”他指著圖,“客戶現在提到我們,不再說‘那個玻璃廠’,而是說‘你們’。這是關係變了。對手可以降價,但沒法立刻讓人覺得‘他們記得我’。”
小李忍不住插話:“就像……老朋友?”
“比朋友還準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是‘可靠的人’。人可以換朋友,但不想換可靠的人。”
王工慢慢點頭:“所以咱們的優勢,不是便宜,是讓人放心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八個字:“成效可見,警覺不減。”
他轉過身:“今天這會,不是慶功,是驗證。我們證明了,隻要客戶知道我們在聽、在改、在跟進,市場就能穩住。但穩住不等於安全,下一步還得盯緊。”
小李問:“那接下來呢?”
“先把這份報告整理出來。”劉好仃保存文件,標題打上《新挑戰應對效果階段性評估截至第1599章)》,“發群裡,標注‘待分析’。明天我們接著開,一條條拆,看看哪些動作最有效,哪些還能再優化。”
陳工合上平板:“我再補一組競品渠道報價的對比,看有沒有暗降。”
“去吧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王工,你把今天回訪裡提到‘服務變細’的客戶錄音摘出來,彆光記文字,聽語氣。”
王工應了聲,起身收拾材料。
小李最後一個合上電腦,抬頭問:“劉師傅,這報告……要不要加個結論?”
劉好仃看了他一眼:“加一句。”
“什麼?”
“不是我們贏了,是我們沒輸,而且找對了路。”
小李低頭打字,光標在文檔末尾閃爍。
劉好仃站在投影前,手指輕輕敲了兩下桌麵。屏幕上的曲線穩穩向上,像一條爬坡的路。
他拿起茶杯,裡麵的水早就涼了,喝了一口,把杯子放回桌角。
小李把文件發出去,抬頭說:“群裡有人回了。”
“誰?”
“宏達廠張工。”小李念出來,“這回,我替隔壁廠問一句:你們那套‘說了就做’的法子,能不能也給我們培訓一次?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