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又震了一下。
劉好仃沒急著看,而是把剛喝了一口的茶杯輕輕放回桌角。他抬眼掃了下白板,上麵還留著昨天寫下的三條連線——成都、西安、鄭州,紅圈套著三個客戶名,像地圖上的據點。會議室裡沒人說話,小周盯著平板屏幕滑動數據,老趙低頭翻自己的筆記本,李工則在檢查後台推送記錄。
“第四條了。”劉好仃終於開口,聲音不高,卻讓三個人同時抬頭。
小周手指一頓:“推給誰了?”
“你。”劉好仃把手機轉過去,屏幕上是係統自動彈出的通知:【預警觸發】客戶“武漢居尚設計”提交反饋,關鍵詞“免費配鏡”。
小周立刻點開詳情,邊看邊念:“三天前有人上門談合作,說是全屋裝修送定製鏡麵,不收一分錢。”
老趙合上本子:“又是這套話術。”
李工補充:“推送已確認,響應時間十九分鐘,閉環流程走完了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,拿起筆走到白板前,在現有數據下麵添了一行字:“今日累計預警4起,涉及3省5市。”寫完他沒回來坐,反而站在那兒看著那串數字。
“咱們打了半天電話,回了四個警,但你們發現沒有?”他轉身問,“我們說的還是‘這一個’,不是‘這一片’。”
小周眨眨眼:“您意思是……太零散了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敲了下白板,“現在不是誰家突然退貨的問題,是人家在鋪網。我們這邊接一條線打一通電話,那邊可能已經跑了二十家。不能再各乾各的了。”
他拉開椅子坐下,雙手交疊放在桌上:“從今天開始,每天下午五點,短會半小時。我說三件事:誰做了什麼,卡在哪,明天怎麼補。不聊情緒,隻講進展。”
老趙皺眉:“可我們現在連自己手裡的信息都沒理清。”
這話一出,三人都靜了半秒。
小周趕緊解釋:“我這邊問卷數據都歸檔了,每條預警都有標簽分類。”
老趙搖頭:“但我打電話記的東西沒進係統,比如客戶語氣、有沒有提價格對比,這些你怎麼知道?”
李工也點頭:“我的日誌隻記錄技術狀態,誰幾點收到提醒、有沒有延遲。至於說了啥、怎麼處理的,不在裡麵。”
劉好仃聽著,慢慢點頭:“所以現在是三本賬——你管數據,你管對話,他管信號。等我要看全局,得挨個問一圈。”
他翻開隨身帶的筆記本,撕下一頁空白紙,畫了個簡單的表格,分三欄:“以後統一格式,盯三個數:每日預警量、響應閉環率、客戶態度分級。”
“態度還能分級?”小周好奇。
“當然。”劉好仃寫下來,“一級是主動透露信息,說明信任我們;二級是被動回應,問一句答一句;三級是直接威脅換人,或者已經簽了彆家意向書。”
老趙忍不住插話:“那按這標準,西安那家就是三級,成都那個算一級。”
“沒錯。”劉好仃抬頭,“你們剛才爭什麼‘反饋好不好’,其實都不全麵。客戶願意說真話,是好事;但也正因為我們在人家眼裡有價值,彆人才專門來挖。敵人不會費勁打一塊廢地,對吧?”
小周笑了下:“聽您這麼一說,反倒覺得被人盯上還挺光榮。”
“本來就是。”劉好仃也笑,“說明咱做的不是便宜貨,是能擋住一陣風的牆。”
氣氛鬆了些,李工趁機打開電腦調出係統運行報告:“這是昨晚到今早的技術彙總。所有預警推送準時到達,平均響應時間十八分鐘,無漏報。”
“係統穩得住。”劉好仃肯定道,“這點必須誇你,基礎打得牢。”
李工剛要說話,他又接了一句:“但問題來了——你收到提醒,到我們集體知道情況,中間隔了多久?”
“這個……”李工頓了頓,“一般是兩小時左右。等我把消息轉群,大家再各自查看、安排任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