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工點讚了評論。
劉好仃盯著屏幕,手指在鼠標上輕輕敲了兩下,像是確認剛才那一下是不是自己眼花。他沒笑,也沒說話,隻是把頁麵往下拉了半截,看了一下時間——十九點三十五分零七秒。比推文發布時間晚了不到十分鐘。
“小周。”他撥了內線,“截圖存檔,標個‘首次外部響應’。”
電話那頭應得乾脆:“收到!要不要轉群裡?”
“先不急。”他說,“等數據出來再一起發,彆讓人覺得我們一有動靜就跳腳。”
掛了電話,他起身把投影儀打開,u盤插進接口,調出追蹤表的完整記錄。白板上很快鋪滿圖表和時間節點,最顯眼的是那條從低穀緩緩爬升的曲線,在第十二天出現明顯拐點,像被人用筆往上提了一把。
早上八點整,李工、小周和老趙陸續進門。沒人說話,各自找位置坐下。李工帶了筆記本電腦,小周抱著平板,老趙手裡捏著一疊打印紙,邊角都快被手指搓毛了。
“開始吧。”劉好仃站在白板前,“昨晚陳工點了咱們員工的留言,說明他們看到了,也在意。現在要搞清楚一件事:我們的動作到底有沒有用?不能靠感覺,得拿數來說話。”
李工立刻打開文件:“我整理了最近三周的生產良率,剔除調試期後,平均提升六個點,最高一天到九十二。”
“退貨率呢?”劉好仃問。
小周轉了平板:“客戶簽收後七日內反饋的異常訂單,前兩周日均四點三單,這周降到一點八,降幅超過百分之五十七。”
老趙把紙推上前:“同期新增訂單量漲了百分之十九,交付周期縮短半天,主要是鍍膜線那邊節奏穩住了。”
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說著,語氣裡帶著點鬆勁兒的意思。劉好仃聽著,沒接話,反而走到白板前,拿起紅筆圈住三個數字:“但數據口徑不一樣。你用的是穩定生產日,他用的是簽收日,財務結算卻是按發貨日算的。三個時間軸錯開,看起來像回升,其實可能隻是對不上表。”
會議室安靜下來。
“重來。”他說,“李工,把設備連續運行七天以上的數據單獨列一組;小周,按客戶簽收日起算反饋周期,彆套模板;老趙,核對這三周總訂單量變化,看看是不是真多了,還是結構變了。”
李工皺眉:“那上周停電停了半天……要不要算進去?”
“不算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但得記一筆。主表乾淨,附錄備注。我們不是寫報告給領導鼓掌看的,是給自己看路有沒有走對。”
他說完,在白板上畫了三條橫線,分彆標上“策略前”“過渡期”“實施後”。接著一條一條填入修正後的數據,用不同顏色標出趨勢。退貨率那根線一路向下,訂單交付周期也在第十二天起明顯收窄,像兩條被慢慢拉直的彈簧。
小周看著看著,忍不住說:“還真是那天開始變的。”
“哪天?”老趙問。
“就是咱們把自檢清單遞出去那天。”小周翻出記錄,“下午七點十九分,門衛登記科恒的人帶走資料。第二天,他們公眾號就發了推文。”
李工點頭:“我們也是那天開始派技術員駐廠跟蹤適配問題的。”
劉好仃沒接話,隻在筆記本上翻了幾頁,找到之前寫的那行小字:“對方已有動作,方向正確,繼續推進。”他盯著看了兩秒,合上本子。
“效果是有的。”他開口,“但彆忙著高興。老趙,你說句實話,這套打法你現在能扛多久?”
老趙苦笑:“人手翻倍,盯得緊,跑得勤。撐一個月沒問題,三個月就得崩。我現在連茶水間都不敢多待,怕漏消息。”
屋裡氣氛一下子沉了半拍。
劉好仃點點頭:“所以今天我們不是慶功,是驗貨。貨能用,才談怎麼省工。”
“可這已經是最簡配置了。”李工說,“再砍人,現場就得冒煙。”
“我不是要砍人。”劉好仃走到桌邊,拿起筆在紙上畫了個三角,“頂上是客戶反饋,左邊是技術響應,右邊是訂單管理。現在三條線全靠人力串,一斷就卡。下一步得想辦法讓它們自己轉起來。”
小周眼睛一亮:“建標準流程?”
“對。”他說,“比如客戶反饋某類問題,係統自動推送應對方案;技術端發現問題,直接觸發預警模板;訂單一旦延遲,自動啟動補救機製。不用每次都開會,也不用我一個個盯。”
老趙若有所思:“就像上次你說的‘新的活法’?”
“就是它。”劉好仃笑了下,“以前是救火,現在得修水管。火撲滅了,不代表房子安全。”
李工琢磨了一會兒,忽然問:“那這次的數據能不能做成模板?以後遇到類似情況,直接套用?”
“可以。”劉好仃翻開筆記本,指著“客戶技術總監互動”那一欄,“但得加個前提——先確認對方有沒有反應。沒人理你的時候,再好的策略也是自嗨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小周趕緊記下:“下次先放個小鉤子,看有沒有人咬。”
“不止是鉤子。”劉好仃補充,“還得看咬的方式。點讚、轉發、私信、改動作……每種回應代表不同的態度,得分類記下來。”
老趙點點頭,掏出隨身帶的小本子,寫了幾行字,然後撕下來放在桌角:“建議把高頻問題做成標準應答庫,新來的也能上手。”
會議結束時剛過十點。劉好仃關掉投影,把u盤拔出來遞給李工:“數據再核一遍,明早上傳共享文件夾,命名加上‘初稿’兩個字。”
“要不要加個版本號?”李工問。
“加。”他說,“以後每次更新都留痕,誰改的、什麼時候改的,清清楚楚。”
小周收拾平板時突然抬頭:“那接下來是不是該準備優化方案了?”
劉好仃正往筆帽裡塞鋼筆,聽了這話頓了一下:“下周二開會,主題定了——策略優化研討。”
他把筆記本合上,翻到日程頁,用筆圈住那個日期。窗外陽光斜照進來,落在桌角一堆打印件上。其中一頁是客戶退貨分類明細,他隨手抽出來翻了翻,目光停在“濕熱環境適配不良”這一項。
筆尖在那行字下麵劃了一道。
他剛想說什麼,手機震了一下。低頭一看,是小周發來的群消息預覽:【陳工剛剛分享了那篇推文到朋友圈】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