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的手指在鍵盤上懸了兩秒,輕輕敲下“保存”二字。文檔角落的時間跳到了十九點零四分,屏幕上的光標還在閃,像等著他補一句沒說完的話。他沒關窗口,反而雙擊打開了那個剛建好的共享文件夾——“策略優化_0516”。
小周的《氣候適配指南》草圖已經傳上來了,還加了個笑臉表情做備注:“初稿交差,請領導批閱!”李工和老趙的子目錄則安靜得像沒打開過。
他拿起內線電話撥通技術組:“李工,近半年的調試記錄你先篩一遍,挑出溫濕度波動大時仍保持穩定的參數組合。彆等完美,先交個基礎版。”
“明白,我正看著呢。”那邊聲音沉穩,“不過有幾批底材差異明顯,直接套用怕出問題。”
“那就標個區間,彆寫死數值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不是發標準,是給參考。”
掛了電話,他又轉頭看了眼小周的工位。年輕人正舉著手機對著電腦屏幕拍視頻鏈接測試結果,嘴裡念念有詞:“掃碼跳轉成功……播放流暢……ok,搞定!”
劉好仃走過去,看了一眼預覽畫麵。“視頻再剪短點,三十秒講清重點就行。”
“哎,您怎麼知道我要說這個?”小周抬頭笑。
“因為你每次做完事都覺得自己特彆完整。”劉好仃也笑了,“但客戶隻想看結論。”
回到辦公室,他新建了一個在線看板,把三項任務列上去:參數歸檔、投訴排序、指南定稿。每項後麵貼上紅黃綠標簽,默認全紅。他發了條群消息:“從今天起,每天十點前更新狀態,誰漏了,下周團建請喝奶茶。”
小周秒回:“那我九點五十準時更新,絕不給您製造收入機會。”
第二天一早九點一刻,三人準時站在他工位旁。
“我昨晚整到十一點,把去年雨季前三個月的投訴全翻出來了。”老趙遞過一份打印件,“電子檔缺了兩個月,得找檔案室調原件。”
“我已經讓行政安排人去掃了。”劉好仃接過紙,“今天能進係統嗎?”
“快了,實習生正在錄數據字段。”老趙點頭,“就是編號太亂,有的客戶改過名,還得手動對。”
“先按原始編號存,備注裡加現用名。”劉好仃翻開自己的筆記本,在“信息追溯”四個字下麵劃了一橫,“以後不管誰接手,都能順藤摸瓜。”
李工這時開口:“我這邊整理出六組較穩的參數組合,但不確定能不能覆蓋所有底材類型。”
“不求全覆蓋。”劉好仃說,“先解決八成常見情況。剩下兩成特殊單,單獨備注處理流程就行。”
“那指南裡怎麼寫?”小周問。
“寫‘推薦區間’。”劉好仃說,“比如預處理時間建議三到五分鐘,具體看現場反饋調整。留點活口,彆讓人覺得我們在下命令。”
李工皺眉:“可一線工人習慣要明確指令,模糊了反而容易錯。”
“那就加一句話:‘若環境濕度連續兩小時超百分之八十,自動啟用b方案。’”劉好仃頓了頓,“我們沒法讓機器自己動,但可以讓規則先跑起來。”
小周眼睛一亮:“這不就是‘智能提醒’的土辦法嘛!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等哪天係統真能聯動了,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它的‘童年記憶’。”
看板上的顏色開始變。上午十點零七分,李工把第一版參數彙總上傳,標簽由紅轉黃;十點二十三分,老趙更新了初步排序表,附言:“缺三個月紙質檔,補錄中”;十點五十分,小周發來指南第二稿,新增兩個圖表,並在群裡曬截圖:“動態示意圖上線,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看不懂技術文檔!”
劉好仃把三份文件逐一打開檢查,順手在共享文檔末尾新建一頁,命名為“動態修訂日誌”。
他打字:“2025年5月17日915,首次錄入穩定參數組合6組,來源:近半年生產記錄篩選;依據:良率≥94,退貨率≤1.2。”
然後李工:“以後每次調參數,記得在這裡記一筆。不用長篇大論,寫清楚改了啥、為啥改、效果如何就行。”
“行。”李工回複,“感覺像在寫工作日記。”
“其實就是。”劉好仃回他,“隻不過這本日記,將來能救急。”
中午飯後,行政部送來一疊掃描件,是近三年的紙質投訴檔案。老趙立刻埋頭核對,發現其中有三起案例與當前問題高度相似,隻是當年未被歸納總結,導致重複發生。
他把這三條摘出來發到群裡:“這三個要是早點歸類,去年就不至於臨時改工藝。”
劉好仃轉發進共享文檔,在旁邊加注:“典型實例abc,可用於指南補充說明。”
小周馬上接話:“我下午就把案例做成插圖,配上解決步驟。”
下午三點,車間傳來消息:一批加急訂單臨時調整鍍膜順序,可能影響原定測試進度。
李工皺眉:“這下參數采集又要推遲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沒關係。”劉好仃看了看任務表,“我們本來就沒指望一次到位。先把已有數據用好,後續邊做邊補。”
他轉向小周:“你的二維碼視頻還能再壓短嗎?十五秒夠不夠?”
“剪掉開場白就行。”小周比了個ok手勢,“核心操作就四步,哢哢哢,完事。”
四點十七分,看板上最後一項任務——《氣候適配指南》——狀態由黃轉綠。小周上傳終版pdf,標題加粗,封麵設計簡潔明了,底部一行小字寫著:“基於實測數據·可持續更新版本”。
劉好仃點開瀏覽了一遍,從頭到尾沒有冗餘術語,連圖示箭頭都畫得清清楚楚。他在文檔頂部寫下更新記錄,然後在群裡發了一句:“第一輪閉環完成。”
李工看了看時間:“這才三天不到。”
“因為大家沒各自為戰。”劉好仃說,“以前是問題來了才碰頭,現在是還沒冒煙就開始鋪水管。”
老趙難得笑了笑:“要是以後每個月都能這麼清清爽爽交差,我晨會遲到十分鐘也值。”
下班鈴響過一輪,辦公室裡燈還亮著。李工在修改參數庫的分類邏輯,小周正把新視頻上傳到內網測試鏈接,老趙一邊對照掃描件一邊在表格裡補錄缺失信息。
劉好仃坐在電腦前,屏幕上是那個名為“策略優化_0516”的文件夾。三項主任務全部變綠,動態日誌頁有了第一條正式記錄,群聊最新一條是小周發來的預覽圖確認。
他手指懸在鍵盤上方,準備寫下今日執行小結的第一句話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