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的手指剛從回車鍵上抬起,屏幕上的“成果固化方案”任務看板自動刷新,優先級標簽跳成了深藍色。他沒動,隻把顯示器往自己這邊拉了半寸,讓光斑避開眼睛。
“昨天說的那句話,都寫好了吧?”他轉頭看向小周的方向,聲音不高,但會議室裡三個人的動作同時頓了一下。
小周從筆記本上抬頭:“寫了!我改了好幾遍,保證朗朗上口。”
李工推了推眼鏡:“我按您說的,加了個工單號,怕光講道理新人聽不懂。”
老趙翻著自己的本子:“我也補了案例,就是不知道說得清不清楚。”
“那就一個一個來。”劉好仃點開投影,四條經驗語錄並排出現在白板上。
他指著第一條——“彆等火燒起來才找水龍頭”,笑了笑:“小周這句,聽著像提醒人下班關煤氣。”
會議室裡一鬆,小周撓頭嘿嘿笑。
“但問題在哪?”劉好仃話鋒一轉,“這句話是教訓,不是步驟。新人看了,知道先查哪裡嗎?知道第一步打開哪個係統嗎?”
笑聲停了。
“老趙那句‘客戶的每一次抱怨,都是給我們遞圖紙的人’,我最喜歡。”劉好仃語氣緩下來,“可新人要是沒見過那張‘圖紙’長什麼樣,怎麼接?”
他調出一張舊工單記錄:“還記得這單嗎?客戶說鍍層起霧,我們一開始當質量問題處理,結果是你發現他們倉庫靠海,潮氣直接滲進包裝紙。這才有了後來的防潮等級標注。”
老趙點頭:“那次真是踩坑裡爬出來的。”
“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,不是留一句金句,而是把踩坑的腳印一個個畫出來。”劉好仃在屏幕上劃出七欄表格,“以後所有經驗,全得塞進這個‘七步法’裡:問題怎麼冒頭的,數據在哪查,誰該第一個動手,乾完怎麼驗,最後怎麼變成規矩,再怎麼傳下去。”
小周舉手:“那……我的‘水龍頭’還能用嗎?”
“能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得改成:‘第13號報警觸發後,立即調取近三日濕度記錄,同步通知技術組複核溫控參數’。你看,這不是口號,是動作指令。”
李工若有所思:“就像機器操作手冊那樣,一步一圖?”
“對路了。”劉好仃敲下回車,文檔標題更新為《標準動作包v1.0》,“咱們這套土辦法,現在要穿正裝上班了。”
老趙忽然問:“那以後是不是連吵架都有標準流程?”
“當然。”劉好仃笑出聲,“第一句不能說‘你搞錯了’,要說‘咱們核對一下原始數據’。第二句不能拍桌子,得打開共享屏。第三句——如果還沒解決,就標紅提報例會。”
幾個人都笑了,氣氛鬆了下來。
劉好仃趁勢打開客戶列表:“笑歸笑,接下來才是重頭戲。咱們穩住了局麵,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?”
小周收住笑:“您意思是……主動出擊?”
“不是打仗,是送溫暖。”劉好仃點出十七家高頻複購客戶名單,“這些人不是最挑剔的,就是最著急的。但他們願意一次次回頭,說明信我們改得快。”
李工皺眉:“可我們現在已經是極限響應了,再多怕顧不過來。”
“不是讓他們多下單。”劉好仃滑動鼠標,調出一份模板草案,“我想每季度給他們發個‘氣候適配建議報告’,附上他們自己過去半年的訂單參數變化曲線,再提醒一句:‘雨季將至,建議加強包裝密封性’。”
辦公室安靜了幾秒。
小周眨眨眼:“這不像是賣貨,倒像物業管家?”
“對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玻璃誰都能做,但誰能告訴客戶什麼時候該擦、怎麼存、多久要換一批?我們能。這不是附加服務,是信任積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