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剛爬上窗台,劉好仃已經坐在工位上。電腦屏幕亮著,郵箱頁麵打開,一封未發送的郵件靜靜躺在草稿箱裡,附件是那份反複修改的技術說明函。他沒急著點發送,而是把u盤從抽屜裡拿出來插進接口,重新調出李工昨晚傳來的成本測算表。
九點差五分,小周抱著筆記本第一個到會議室,看見劉好仃已經在裡麵調試投影。
“劉師傅,您這麼早?”
“早點來,省得卡點。”他頭也沒抬,“你那份反饋登記表帶了嗎?”
“帶來了,我還加了自動統計功能。”小周把文件遞過去,“客戶隻要勾選需求類型,係統就能歸類。”
劉好仃翻了兩頁,點點頭:“行,簡潔清楚就行,彆整花裡胡哨的東西。”
李工推門進來時手裡拎著一疊打印紙,坐下就說:“烘乾參數我重新算過了,延長三分鐘沒問題。夜班工人也溝通好了,願意配合試運行。”
“設備空檔呢?”劉好仃問。
“兩點到四點,備用線能騰出來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他合上本子,“咱們不搶時間,隻借空隙。”
老趙最後一個到,胳膊下夾著檔案袋,一進門就拍桌子:“我翻出來了,近三年六起退貨,情況都差不多——不是玻璃壞了,是包裝扛不住潮氣。當時全記成質量問題,冤枉賠了不少錢。”
劉好仃把三人的材料一一收攏,放在會議桌中央。“看來這事兒不是偶然,也不是我們想多了。”他掃視一圈,“今天這個會,不討論做不做,隻說怎麼做。”
小周舉手:“萬一客戶不回複呢?我們白忙一場?”
“不會白忙。”劉好仃說,“我們發的是通知,不是推銷。他們要不要,是他們的選擇;我們提不提,是我們的責任。就像下雨天你遞傘,有人接,有人躲,但你總得先把傘拿出來。”
李工笑了:“這話聽著像雞湯,還挺管用。”
“本來就是大白話。”劉好仃也笑了,“咱們廠乾了三十年,靠的不是花招,是實在。現在客戶環境變了,咱們動作慢半拍,問題就堆成山。快半步,反而輕鬆。”
他翻開計劃草案,紅筆劃了幾處:“第一,試運行時間定下周二淩晨兩點到四點,三百片樣件,不多不少;第二,技術函今天發出去,對象隻有三家——東莞陳總、佛山林經理、廈門黃工;第三,所有動作必須留記錄,從生產到溝通,全部歸檔進‘氣候關聯需求’目錄。”
小周快速記著:“要不我把郵件模板再精簡一下?太長了人家可能懶得看。”
“不用改太多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信息要完整,態度要穩當。咱們不是賣新奇玩意兒,是在解決問題。越平常,越可信。”
李工忽然想到什麼:“要是他們問起後續能不能批量供貨呢?”
“如實回答。”劉好仃說,“就說目前是試點,有反饋才有下一步。咱們不說滿話,也不藏私貨。”
老趙點頭:“這樣也好,真有興趣的自然會認真看,瞎湊熱鬨的也不會往深裡問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站起身,把幾份材料分彆遞回去,“李工繼續盯車間那邊,確保流程不卡殼;小周把郵件和登記表最後過一遍,十點半前交我確認;老趙把那六起案例整理成簡報,周五會上用。”
“現在就動?”小周問。
“現在就開始。”劉好仃看著牆上的鐘,“機會這東西,從來不等人。但它也不欺負人,隻要你往前走一步,它就跟著挪一寸。”
散會後,辦公室恢複安靜。李工回車間複核參數,腳步聲漸遠。小周坐回工位,手指在鍵盤上劈裡啪啦敲打,時不時抬頭看一眼共享文檔的更新狀態。老趙抱著檔案袋走向櫃子,一邊走一邊念叨:“03年那單……是不是放在b區第七格……”
劉好仃回到主控位,重新打開郵箱。技術函附件已經替換為最新版,正文也調整了措辭,去掉了“創新方案”這類詞,換成了“使用建議”。他在收件人欄填入三個名字,又在抄送框加上團隊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