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的手指在回車鍵上方停了幾秒,像是等一個信號。係統狀態欄的藍字還在閃,他輕輕敲了下去,頁麵刷新,數據流繼續滾動,一切正常。
他沒動身子,隻是把鼠標滑輪往上推了推,回到文檔頂部。那個剛保存的《應對新競爭_預判邏輯初構想》又跳了出來,文件名安靜地躺在本地目錄裡,像一塊還沒掀開的磚。
他點開它。
屏幕亮起的一瞬,他想起早上客戶群裡有人提了一句:“最近有家新平台,給設計師推單時直接包物流。”語氣輕飄飄的,但意思不輕。他當時沒接話,現在翻出來重新讀了一遍,順手把這條消息複製粘貼進文檔第一行,標了個星號。
“價格壓得狠,服務還跟得上?”他小聲念了一句,不是問誰,是給自己提個醒。
接著他調出過去七天的訂單分布圖,橫向拉到最大。幾條線平著走,波動不大,可細看會發現,華南區中低端定製單的接單率悄悄降了兩個點。不多,但連續三天都是這樣。他把這組數據圈出來,旁邊批注:“非技術性流失,疑為外部分流。”
他靠回椅背,椅子吱呀了一聲,比昨天響了一點。估計是彈簧又鬆了些,和他肩頸的老毛病一樣,慢慢磨,不急著壞。
他打開瀏覽器,搜了幾家最近冒頭的設計服務平台,一家打著“零抽成”旗號,另一家乾脆把玻璃加工費算進設計報價裡,明擺著賠錢搶市場。還有個新app,界麵做得花哨,功能幾乎照搬他們去年上線的那套流程,連按鈕位置都差不多。
“抄得挺認真。”他笑了笑,順手截了三張圖,拖進文檔對應章節。
他開始列分類:一類是靠低價硬砸的,主打一個“我不要錢你還不來?”叫價格壓製型;一類是功能照搬、快速上線的,屬於功能模仿型;第三類最麻煩,綁著物流、安裝、售後一整套走,用戶省心,叫服務捆綁型。
他一條條寫下來,每類後麵加了個括號,注明可能被衝擊的產品線。低價戰最容易撬動的是基礎款定製,模仿功能最怕的是核心交互被複製,而服務捆綁……一旦形成閉環,回頭客基本就留不住了。
寫著寫著,他停下來,喝了口茶。這次杯子裡是熱的,不知什麼時候換上的。他沒追究是誰,隻覺得暖手。
問題來了——怎麼防?
硬拚價格他不考慮,廠裡成本擺在那兒,再薄也得保本。功能上做快反製?可光改幾個按鈕解決不了根本。至於服務鏈,他們目前的合作方分散,統一調度還得協調三方,短時間拚不過。
他盯著屏幕,手指無意識敲著桌麵,節奏像老式掛鐘。
得換個打法。
不能等彆人出了招才堵,得提前布眼。他想到這兒,在文檔裡新加一行:“建立競品行為觀測機製,重點盯三類動作——降價公告、新功能上線、區域推廣啟動。”
然後他補充細則:每天早間抓取五家主要對手的公開信息,由測試組兼職輪值記錄;每周彙總一次異常動向,標記風險等級;一旦發現區域性補貼或大規模拉新,立刻觸發預警會議。
寫完他看了眼時間,八點十二分。
接下來是人手問題。
他調出本月排班表,技術組晚上七點後基本空閒,前端有兩個小夥子常加班到九點,性能組的小李最近在測兼容性,節奏穩定。他用熒光筆標出這幾個名字,備注:“可抽調參與監測任務,每日不超過兩小時。”
資源不能全押,主線運維還得穩住。他記得前兩天b類模塊剛穩住,c類模型還在觀察期,這時候亂調人力,容易顧此失彼。
他在協作平台新建了個文件夾,路徑設成加密訪問,命名“新競爭預備資料”,權限隻開放給自己和三位組長。把剛整理的分析報告傳上去,附言寫得很克製:“暫不動作,隻備不用。待確認方向後再啟動。”
發完他沒急著關頁麵,而是多看了一遍權限設置,確認外人打不開。
做完這些,他回到最初的文檔,在末尾加了一句:“待晨會確認方向後,再啟動第一階段響應流程。”
這句話寫完,他盯著看了幾秒,像是在等自己點頭。
他關閉所有編輯窗口,隻剩主看板還在運行。三條曲線平穩爬升,a類任務完成度跳到了99.7,b類灰度反饋新增一條:“低端機滑動識彆穩定,未見卡頓。”c類評分波形依舊平緩,昨晚那個小抖動再也沒有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