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係統彈出新消息的提示音響起時,劉好仃正把剛泡好的速溶咖啡往桌上放。杯子還沒落穩,他順手調轉方向,讓杯柄朝外,像是給誰留了個位置。
“剛才那個視頻挺清楚,我就按你說的提交了。”
客戶這句留言下麵,還跟著一個笑臉表情。
他沒笑,也沒回,隻是把這條記錄拖進新建文件夾,命名為“執行首日·正向反饋01”。鼠標點了幾下,又把前兩天那條“不知道方不方便”的遲疑提問調出來,並排貼在一起。差彆很明顯——以前是試探,現在是行動。
七點三十分,天光已經透進辦公室,但他沒開大燈。屏幕亮著,郵箱自動刷新,核心協作組裡五個人已讀了《優化草案》,三人留下批注。最晚回複的是客服部小王,淩晨一點零七分發來一條:“模板分三級可以,但緊急類響應要不要設上限?怕大家全標‘緊急’。”
劉好仃敲鍵盤回她:“分級不是為了卡人,是為了更快幫到真正急的人。今天下午兩點前發你標準,附案例。”
發完,他起身去茶水間拎熱水壺。走廊上有人打招呼:“劉師傅這麼早?”
“習慣了。”他應了一句,腳步沒停。
回到工位,財務係統的審批流程更新提醒跳了出來——傭金預核自動化接口正式開放,首批試點名額三個。他直接填了設計師推薦訂單類彆,提交申請,備注寫得簡單:“老客戶複購,信任基礎好,試錯成本低。”
九點整,站會開始。白板架支在財務和客服工位之間的空地上,幾張便利貼貼得歪歪扭扭。劉好仃拿筆圈出三個關鍵節點:發票拆分白名單確認、返傭聯動觸發條件、協同服務交接機製。
“小李昨天調崗的事,是個提醒。”他說,“人動沒關係,服務不能斷。”
旁邊有人嘀咕:“可人事那邊又不提前通知我們……”
“那就讓他們通知。”劉好仃翻開行政流程截圖,“我已經在人事調動電子流裡加了一條待辦項:服務交接提醒自動推送至客戶經理郵箱。今天下午上線測試。”
有人笑了:“這招狠啊,以後誰想悄悄換人,係統先打小報告。”
氣氛鬆了一下,討論也快了起來。
十點十五分,銷售組長路過,看了眼白板上的進度表:“你們這流程比上周順多了。”
“不是流程變了,是大家都看清自己在哪一環。”劉好仃說著,把晨會待辦清單拍了張照,上傳到共享群,標題改成了“今日執行追蹤表”。
中午十二點,飯盒堆在桌角,他啃了兩口飯團就放下了。手機震動,小陳發來消息:“模擬派單003完成,客戶簽了電子承諾書,說這次比上次清楚多了。”
他點開附件照片:兩位外聘工程師站在陽台邊,穿著統一馬甲,手裡拿著測量尺,正笑著跟業主講解數據。背景裡還能看見客廳剛裝好的玻璃推拉門,反著光。
劉好仃下載保存,重命名:“協同實景003”,然後轉發到內部群,隻配一句話:“這就是我們要的樣子。”
一點二十分,他打開視頻號後台,盯著上午發布的“發票拆分指南”動畫皺眉。播放量三百二十,評論區有條置頂留言:“講了半天工單流轉,我隻想知道能不能辦、找誰辦。”
他沒刪,也沒解釋,而是調出觀看軌跡分析。果然,超過七成用戶在第二十八秒退出,正好是畫麵切換到內部審批流程圖的時候。
“太複雜了。”他自言自語,“老百姓不關心你怎麼轉交,隻關心結果快不快。”
兩點鐘,他重新剪輯視頻。新版隻有四十五秒,開頭就是一句字幕:“您提需求,專員兩小時內聯係您。”接著三句話滾動出現:
“1.提交發票拆分申請→係統自動識彆”
“2.客服專員接單→兩小時內電話確認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