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倒扣在桌麵上,屏幕朝下。那條錄音他不再聽了,聽多少遍也變不成客戶親口說的。他抬起眼,看見王姐正從打印機前直起身,手裡一疊紙還冒著熱氣,老陳則蹲在設備櫃旁,翻找一個標著編號的塑料盒。
“都到齊了?”劉好仃站起身,沒等回應,直接走向牆邊的白板。
他從本子裡抽出一張紙,邊緣已經有些毛糙,是昨晚畫過多次的那張曲線圖。他撕下來,貼在白板中央,用磁鐵壓住四角。
“不是時間的問題。”他說,“是時機。”
王姐走過來,抱著平板,聽見這話笑了笑:“又來了,金句大師。”
老陳抬頭,手停在半空:“可時機這東西……能改嗎?咱們又不能讓客戶按秒表進來。”
“能。”劉好仃拿起記號筆,在曲線下方畫了一橫,“我們控製不了人什麼時候靜下來,但我們可以知道——他們靜下來之後,光得立刻跟上。”
王姐翻了一頁平板:“你意思是,現在手動按燈太慢?”
“不隻是慢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是斷。引導員一轉身,客戶低頭喝水,這時候沒人盯著,係統也不動,等想起來再啟動,感覺就飄了。”
老陳合上工具盒:“我查過,遙控器響應延遲大概一點五秒,再加上人反應時間,兩秒多打底。”
“兩秒多,夠她說一句‘也就那樣’了。”王姐搖頭,“得想辦法讓它快起來。”
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第一項:光照響應機製升級。
“老陳,你負責這塊。”他轉頭,“三天內出個報告,看看現有傳感器能不能改成感應動作就觸發。比如杯子放桌上,震動停止,係統自動啟動光照程序。”
老陳皺眉:“那得改電路,還得調靈敏度,萬一有人輕輕碰桌子呢?誤觸發怎麼辦?”
“先不求完美。”劉好仃說,“先看能不能做。能動就行,後麵再優化。”
“行。”老陳掏出隨身小本子開始記,“我回頭拆一個試試,順便看看有沒有現成模塊可以替換。”
“第二件事。”劉好仃劃掉第一項,在下麵寫第二條:增設啟動確認點。
王姐立刻明白:“你是說那個手勢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現在引導員轉身調空調,客戶坐著,中間沒信號。一旦被打斷,流程就亂了。得有個暗號,告訴操作員——人已經準備好了。”
“點頭太普通。”王姐想了想,“輕抬手怎麼樣?像示意‘請繼續’那樣,幅度小,不突兀。”
“或者敲兩下桌麵?”老陳插話,“聲音小,但能被攝像頭捕捉到,還能聯動係統。”
“彆整太複雜。”劉好仃擺手,“先試兩個版本:一個是引導員看到客戶放下杯子後,輕輕點頭;另一個是客戶自己輕抬手示意。下周一輪內部測試,誰順誰留。”
他在白板上標注:王姐牽頭設計,五日內提交測試方案。
王姐點頭,順手在平板上新建了個文檔,標題打了四個字:確認動作v1。
“第三件事。”劉好仃寫下最後一項:光照曲線節奏優化。
“昨天最後那段,王姐說‘這就是養老院該有的樣子’,是因為光來得突然。”他指著曲線圖,“前麵壓得夠暗,後麵一下子亮起來,反差出來了。”
老陳接道:“我現在設的是三秒漸亮,你要我把前兩秒壓低,第三秒拉滿?”
“不止。”劉好仃畫了個新曲線,“前兩秒慢慢暗下去,讓人適應黑;第三秒直接推高,像門打開那一瞬的光劈進來。”
“有點像電影開場。”王姐笑,“黑暗中突然亮場。”
“就是這個意思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的不是舒服,是‘啊’那一聲。舒服是參數,‘啊’才是訂單。”
老陳咧嘴一笑:“那我今晚回去重做控製程序,做個雙模式:一個是現在的漸亮版,另一個是你這個‘壓抑+爆發’版,明天拿來對比。”
“就這麼定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三項任務後分彆標上時間節點,“五天後複盤,不求一步到位,隻求每件事都有人盯。”
王姐合上平板:“我去複印新版流程草稿,加進這兩個手勢選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