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機裡王姐的聲音剛落,劉好仃的手已經按在鍵盤上。他調出東側走廊的監控畫麵,時間戳定格在十二點零七分,攝像頭視角微微晃動了一下,接著一道細長的紅光從畫麵邊緣劃過,像有人用筆尖輕輕點了下鏡頭。
“兩秒不到。”他低聲說,手指滑動進度條回放三次,“沒觸發誤判,偏振膜起了作用。”
他打開通訊頻道:“安保組注意,剛才有人用激光筆照射攝像頭,雖未造成影響,但列入二級乾擾記錄。後續巡查請重點關注類似行為,尤其是展廳外圍死角。”
“收到。”對講機那頭應了一聲。
劉好仃合上監控窗口,轉頭看向主控屏上的數據流。自上午十點十五分那次連環閃光後,係統再未出現卡頓。濾波罩全覆蓋六台主控設備,異常速報通道運行正常,引導員上報響應平均時間四分十秒——比昨天縮短了二十秒。
他看了眼時間,午休快結束。拿起內線電話撥通王姐:“開個短會,三點整,遠程接入。”
“行,我這邊正整理接待反饋。”王姐聲音輕快,“小李今天記了五條可疑動作,全標了位置和時間,像個偵察兵。”
老陳也接進來了,背景是倉庫金屬架碰撞的響動:“第二批偏振膜到了,下午繼續改裝剩下四台。”
“先彆急著動手。”劉好仃敲了敲桌麵,“咱們得看看這幾天的改動到底有沒有用。”
三人連線,共享麵板彈出三份文檔:設備運行報告、客戶反饋彙總、異常響應日誌。
劉好仃一條條往下拉。過去三天,共記錄乾擾嘗試九次,其中閃光拍照五次、陽光反射兩次、激光筆一次、另有一次是保潔推車反光板無意晃動。所有乾擾均被有效過濾,無一導致展示中斷。
“技術層麵,防禦成功率89。”他念出數字,“接近預期目標。”
老陳鬆了口氣:“看來濾波罩加算法這套組合拳打得還行。”
“可銷售那邊不太樂觀。”王姐翻到一頁備注,“今天又有兩個客戶問,聽說競爭對手的新產品自帶防侵擾係統,問我們有沒有類似功能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:“他們打的是心理戰。”
“不止。”王姐繼續說,“有位意向客戶原定今天簽單,臨時改期,理由是‘想再看看市場反應’。”
“不是不相信我們。”劉好仃輕敲桌麵,“是還沒看見足夠多的‘沒問題’。”
他調出白板功能,在屏幕上畫出兩條線:一條標著“防禦能力”,另一條寫著“客戶信心”。
“你看,”他對兩人說,“我們這邊往上走,但他們那邊還在平著走。中間這道溝,叫信息差。”
老陳撓頭:“那要不要搞場發布會?把改進細節亮出來?”
“不行。”王姐立刻反對,“現在宣傳,萬一後麵再來一次小波動,客戶會覺得我們在吹牛。”
房間裡安靜了一瞬。
劉好仃沒說話,而是打開客戶接待錄像,隨機抽了三段最近的參觀過程。畫麵裡,引導員講解流暢,燈光切換自然,玻璃展麵光影流動如水。其中一個客戶湊近展窗,指著某處問:“這個效果會不會受外麵光線影響?”
引導員笑著回答:“我們現在有雙層防護機製,您儘管拍照試試。”
客戶真掏出手機拍了張照,閃光燈亮起,係統毫無波動。
“這反應挺正麵啊。”老陳看著笑了。
“但問題在於,這種對話隻發生在現場。”劉好仃暫停視頻,“沒來的客戶聽不到,觀望的人隻看到對手的廣告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