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轉向王姐:“你手上有多少條類似積極反饋?”
“目前整理出七條明確認可改進的評價。”她調出表格,“還有三條持觀望態度,兩條直接表示傾向競品。”
劉好仃逐條看完,特彆留意了一句:“你們反應快,但不知道能撐多久。”
他把這句話複製下來,貼在屏幕一角。
“所以現在不是拚誰更快,是拚誰能讓人安心。”他說,“客戶要的不是一個不出錯的係統,而是一個讓他們覺得‘以後都不會出錯’的感覺。”
老陳若有所思:“那咱們是不是該讓數據自己說話?比如每天公布一次攔截記錄?”
“可以考慮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不能太刻意,像在求關注。”
王姐突然想起什麼:“明天有個媒體參訪團要來,能不能借他們的鏡頭,自然地展示一次應對流程?”
“不主動提,也不回避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,自己得出結論。”
三人討論到三點四十,初步達成共識:暫不主動宣傳,先固化現有成果,建立“效果觀察周記”機製,每日更新三項核心指標——異常攔截率、客戶停留時長、主動詢問改進細節的頻次。
“把這些做成可視化圖表,放在內部看板。”劉好仃說,“讓大家看到變化,也讓客戶間接感受到節奏。”
會議結束,王姐去更新培訓手冊,老陳拎著材料箱往車間走。控製室重新安靜下來。
劉好仃坐回主位,打開新文檔,標題寫上:“新挑戰應對首周效果觀察記錄第1天”。
他填入今日數據:
異常攔截成功:910
客戶平均停留時長:14分32秒+1分18秒)
主動谘詢改進機製人數:3人
末尾加了一句備注:“開始有人注意我們的‘看不見的防線’。”
剛保存,耳機又響了。
“好仃哥!”是小李的聲音,有點急,“南區備用通道那邊,有人拿鏡子對著天花板反光,節奏很規律,一下一下的,像是……在測試什麼。”
劉好仃立刻調取南區監控。畫麵中,一名穿深色外套的男子站在柱子旁,手裡舉著一塊方形鏡片,每隔五秒就抬手一晃,光線掃過頂部傳感器區域。
他沒有報警。
也沒有動。
隻是盯著屏幕,把這段錄像的時間點標記為“疑似新型乾擾試探”,然後按下通話鍵:
“通知南區引導員,假裝沒發現,繼續正常講解。另外,把剛才那段反光頻率記下來,我要對比係統底層響應曲線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