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的筆尖在紙上停了一瞬,隨即劃出一道乾脆的橫線,把“一鍵生成海報”四個字圈了起來。他抬起頭,看著王姐,“這功能先不急著做,但方向對了——咱們得讓客戶覺得,他們做的事有人看,還有人願意幫他們說出去。”
王姐點點頭,手指已經在平板上滑動起來,“那我先把建議書裡的案例再補兩個,讓人一看就明白能怎麼用。”
老陳站在一旁,剛掛完技術組的內部通聯電話,“輪值的人定了,小李今天下午就開始盯快速通道。他說隻要問題範圍清楚,扛得住。”
“不是扛,是接。”劉好仃糾正道,“咱們不是在應付谘詢,是在接住機會。今天是v2策略正式跑的第一天,每一個回複都得讓人感覺到——這事有人管。”
早上九點整,係統後台彈出第一條來自快速通道的新請求:“連續打卡25天了,能不能提前申請紀念牌?”
王姐眼疾手快,立刻轉給老陳,“這是個好信號,說明有人真把這事當回事兒。”
老陳撥通車間內線,確認邊角料加工進度後回話:“來得及,下周二第一批掛牌名單裡可以把他加上,隻要今天完成最後五天打卡。”
劉好仃在記錄表上標了個星號,“那就現在告訴他:‘您的堅持我們看到了,隻要完成滿30天,紀念牌準時送達’。語氣要像老朋友聊天那樣。”
消息發出不到三分鐘,對方回了個笑臉表情,又追加一句:“那我繼續堅持,等你們來拍視頻的時候喊我出鏡啊!”
辦公室裡響起一聲輕笑。
“你看,”王姐扭頭看向劉好仃,“不是非得給獎勵才有人參與,是得讓他知道自己被看見了。”
十點半,第二波谘詢高峰來了。
一條新消息跳出來:“節能數據導出pdf時,時間戳能不能自動帶上?物業要求必須有原始記錄。”
這是個技術細節,但背後牽扯格式規範和係統權限。按老流程,這類問題至少要轉手三次才能答複。而現在,老陳直接打開遠程協作界麵,帶著輪值的小李一步步調試輸出模板。
十五分鐘後,客戶收到了帶說明的樣例文件,附言寫著:“您提的需求我們正在優化,當前版本可手動添加時間信息,預計三天內上線自動生成功能,屆時會主動通知您。”
劉好仃看了眼響應計時器:38分12秒。
“卡著紅線跑,但沒超。”他笑了笑,順手在看板上打了個勾。
與此同時,王姐那邊也有了動靜。她剛把更新版《打卡數據應用建議書》推入當日打卡提醒推送隊列,手機就震了一下——朋友圈監測工具提示,已有三位客戶自發轉發。
其中一人配文:“原來每天隨手一掃的數據,還能拿來申請補貼?這波操作值了。”
另一人直接了本地一個小商戶聯盟群,“兄弟們,這個玻璃廠搞的事有點意思,不是純廣告,真能幫咱們省錢。”
劉好仃點開截圖看了一會兒,沒說話,隻是把這條轉發鏈接存進了明日晨會資料包。
中午休息時間剛過,老陳端著飯盒走回來,一邊嚼著青菜一邊翻值班日誌,“上午一共進來九條快速通道請求,八條按時回應,剩那一條問的是鍍膜耐酸堿性測試標準,涉及外部認證流程,我讓小李先回複‘正在協調專業人員解答’,並標注了四十八小時內必反饋。”
“節奏穩住了。”劉好仃喝了口保溫杯裡的茶,“關鍵不是答得多快,是讓客戶知道,他的問題已經進來了,有人在跟。”
下午兩點,第一個真正的考驗來了。
惠州那邊一個新加盟的小店主發來消息:“我想做個弧形門頭玻璃,預算有限,有沒有性價比高的方案推薦?”
這不是簡單的技術谘詢,而是潛在訂單線索。按照舊模式,這種需求會被丟進待辦池,等排期、等評估、等開會決定要不要接。
但現在,快速通道有自己的規則。
王姐立刻調出客戶標簽:中小客戶,首次谘詢,傳播意願高。
她把信息轉給老陳,“走綠色通道,先給個基礎方案參考,彆談成交,先建立信任。”
二十分鐘後,客戶收到一份圖文並茂的回複,包含三種可選曲率、對應成本區間、安裝注意事項,末尾還加了一句:“如需進一步溝通,我們可安排技術人員一對一支持。”
對方幾乎是秒回:“你們這服務太實在了,比我問過的三家都清楚!”
劉好仃看到這條反饋時,正坐在工位前核對明日的跟進清單。他把這句話複製下來,放進團隊共享文檔的“今日亮點”欄,標題寫的是:“客戶說‘太實在’,比簽單還高興。”
臨近下班,整體數據出爐。
快速通道全天共接收17條請求,15條在40分鐘內獲得明確答複,其餘兩條均已啟動跟蹤機製,並發送了進度告知。
技術組提交的日誌顯示,輪值人員壓力可控,僅有一項跨部門協作任務需要延長處理周期,但已提前溝通預期時間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王姐整理的朋友圈傳播報告顯示,建議書閱讀量是往常宣傳材料的六倍以上,轉發用戶中已有兩人提出具體使用場景谘詢。
劉好仃合上筆記本,手指輕輕敲了兩下桌麵。
“第一天,沒出亂子,還有驚喜。”他說,“說明咱們沒想偏。”
老陳站在桌邊,手裡拿著打印出來的排班表,“技術組討論過了,下周繼續這個輪值模式,不過建議每天增加一次十分鐘站會,把典型問題拉出來講一遍,避免重複勞動。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明天就開始。”
王姐伸了個懶腰,順手關掉最後一份文檔,“感覺像是給一台老機器換了套新齒輪,哢噠哢噠,居然轉得比以前順。”
“咱們廠這台機器是舊了些,”劉好仃望著窗外漸漸暗下的天色,“但隻要每個零件都還在用心轉,就不怕趕不上趟。”
打印機忽然響了一聲。
一張新的值班表緩緩吐出,紙麵還帶著微微的溫熱。劉好仃起身取下,目光落在“周三輪值”那一欄,名字後麵多了一行小字備注:“負責解答‘數據能否用於投標’類谘詢”。
他正準備簽字歸檔,手機震動起來。
低頭一看,是一條來自係統的自動提醒:
“客戶【深南大道奶茶鋪】已完成第30次打卡,觸發紀念牌申請流程,請確認發貨信息。”
劉好仃點了確認,備注欄寫下:“隨包裹附贈一張手寫感謝卡,內容由王姐擬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