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光標從“潛在需求預判”那一欄移開,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兩下空格。屏幕上的表格安靜地躺著,十家客戶的名字整齊排列,像一隊等待檢閱的新兵。他沒急著往下走,而是點了杯茶,熱水衝進玻璃杯時發出輕微的“咕嘟”聲。
王姐的消息這時候跳出來:“第一批五個電話約好了明天上午。”
老陳緊跟著回:“係統備注功能今晚更新,明早可用。”
他一條條看完,輕輕嗯了一聲,像是回應誰,又像是自言自語。然後打開共享文檔,把成長檔案模板上傳,加了一句說明:“先試兩周,每周五彙總一次反饋。”
第二天一早,三人照例在工位碰頭。王姐手裡捏著一支熒光筆,正對著客戶名單劃重點。“這家五金店老板上次靠咱們的數據申請到了電費優惠,朋友圈都發了截圖,我覺得可以優先跟進。”她說,“他現在問的是弧形玻璃的承重標準,明顯不是隨便問問。”
老陳點頭,“我已經讓技術組把他的曆史谘詢打上標簽,下次登錄係統會自動彈出過往記錄摘要。”
“這就對了。”劉好仃接過話,“人記不住那麼多事,但機器能。咱們不圖快,就圖個‘記得住’。”
王姐笑起來,“您這意思,是要給客戶建個成長日記?”
“差不多。”他說,“有人連著打卡三十天,問題越問越深,還推薦朋友來問——這種客戶不是運氣,是信任一點點攢出來的。咱得知道人家走到哪一步了,彆總從頭開始介紹。”
三人很快敲定首批建檔客戶名單:五家高活躍度老戶,外加兩家已轉介紹、三家提問頻率顯著上升的中頻客戶。劉好仃在模板裡加了三欄標記——使用頻次、問題深度、轉介紹行為,每項按1到5打分,滿三分以上的自動列入重點跟蹤池。
“分數不是硬杠杠。”他提醒,“比如那個小餐館老板,打卡還差兩天滿三十次,但他每次提問都帶著實際施工場景,這種就得提前關注。”
王姐邊聽邊改文檔,順手把“紀念牌發放提醒”和“成長檔案啟動通知”合並成一條推送文案:“感謝您持續關注我們的服務,為更好支持您的使用體驗,我們已為您建立專屬服務記錄,請查收。”
“挺暖的。”老陳看了一眼,“不像冷冰冰的係統消息。”
“本來也不是係統的事。”劉好仃說,“是人在做事。”
分工很快落定。王姐負責五家新觸達客戶的輕量級溝通,主打一個“主動遞話頭”:不推銷,不催單,隻問一句“最近用得順手嗎?有沒有碰到啥新問題?”
老陳則帶隊優化係統後台,確保每位進入重點池的客戶,後續谘詢都能被快速識彆並分配固定對接人。
“咱們現在像個小門診。”王姐開玩笑,“以前是來一個看一個,現在要分慢性病管理、複診跟蹤、還有健康宣教。”
“那你就是主治醫師。”老陳接茬,“我頂多算藥房值班的。”
劉好仃聽著笑了,“那我就是掛號窗口兼分診台,哪兒缺人往哪兒補。”
氣氛輕鬆,但節奏一點沒鬆。上午十點剛過,第一條反饋就來了。王姐打通第一個電話,對方是個做社區便利店裝修的小老板,聽完介紹愣了幾秒,反問:“你們怎麼知道我最近在琢磨防霧玻璃?”
“猜的。”王姐笑著回,“不過既然您提了,我們還真整理了一份常見型號對比表,要不要發您看看?”
掛了電話她立刻記下:“客戶表示意外但歡迎,願意接收資料,後續可能詢價。”
劉好仃看了眼記錄,點點頭,“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被推銷,但沒人討厭被理解。”
中午飯是盒飯,三人蹲在工位旁吃。老陳咬了口青菜,“我剛巡了一圈係統日誌,今天新增七條帶‘成長檔案’標簽的交互,全部完成閉環響應。”
“有個客戶問能不能把打卡數據導出做成pdf,說是物業驗收要用。”王姐補充,“我讓他稍等,咱們下午就把模板做個樣稿。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擦了擦嘴,“順便加個二維碼,掃一下能驗證真偽。既方便客戶,也防造假。”
吃完飯沒歇多久,係統提示音接連響起。兩名已建檔客戶主動提交了使用案例:一個是奶茶店店主,用節能數據成功申請了商場租金減免;另一個是小型加工廠負責人,憑借連續打卡記錄,在銀行貸款審核中加分通過。
“這不是我們在講故事。”王姐看著屏幕,“是客戶幫我們講。”
“更難得的是,他們願意講。”老陳說,“說明覺得這事靠譜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默默把兩個案例收入素材庫,並在文檔裡新增一欄:“客戶真實應用場景”。他想了想,在下麵列了三條:
用於商業談判輔助證明
作為公共事務申報材料
被同行索要參考
“以後彆光盯著轉化率。”他對兩人說,“多看看這些‘非典型成果’。客戶拿它去辦事,才是真的認這個東西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下午四點,王姐完成了首輪外聯總結:五通電話,三名客戶表現出進一步谘詢意願,一人當場預約下周現場測量。最意外的是,有位客戶聽完介紹後反問:“你們是不是之前有人來修過我家玻璃?我記得幾年前有個老師傅特彆耐心。”
“那是你老同事。”王姐回頭看他。
劉好仃怔了一下,隨即笑了,“看來口碑這東西,十年前埋的種子,現在才發芽。”
下班前,團隊開了個十分鐘短會。所有事項逐一核對,無一遺漏。成長檔案係統運行平穩,外聯觸達初見成效,客戶反饋歸集路徑暢通。
劉好仃關掉幾個窗口,桌麵上隻剩那張“待觸達客戶”表格。光標停在第三行名字後麵,他手指輕敲桌麵,目光落在最後一列“潛在需求預判”上。
那裡寫著一行字:“疑似籌備連鎖門店,或需標準化采購方案”。
他點開客戶曆史記錄,發現近兩周谘詢集中在三種固定尺寸的鋼化玻璃,且多次詢問批量價格和交貨周期。
正看著,手機震了一下。王姐發來微信:“剛那位連鎖奶茶品牌區域經理回話了,說有興趣聊聊長期合作模式,讓我安排時間。”
老陳也發來一條:“技術端已設置專屬接口預留位,隨時可接入批量訂單係統。”
劉好仃一條條看完,沒有立即回複。他把客戶名字複製到新建文檔的第一行,光標在標題欄閃爍片刻,最終打出幾個字:“關於前置服務試點推進的幾點補充建議”。
窗外夜色漸濃,樓道燈光一盞接一盞熄滅。整層樓安靜下來,隻剩他這邊還亮著燈。
他喝了口涼茶,伸手準備保存文件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