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震動的時候,劉好仃正盯著屏幕右下角的時間。
九點差七分,係統剛完成新一輪數據同步。三條綠標安靜地掛在監控麵板上,像是三枚彆在胸口的勳章。他沒動,手指懸在鼠標上方,等那條最新的通知跳出來——【今日首單打卡完成|訂單號gd033】。
他點了進去。照片上傳了,角度歪得像被人隨手一扔拍出來的,門框隻露了一半,背景還有一隻穿拖鞋的腳。
“老周。”他撥過去,聲音不高,“新來的?”
“哎,小張,前天報到的。”電話那頭語氣有點緊,“我跟他說過流程了,可能是現場太急。”
“不急也得按規矩來。”劉好仃看著圖,“客戶看不到全貌,等於白拍。你讓他重傳一張,標準動作,三點一線:門軸、鎖孔、對角線尺寸標記。”
“明白,馬上處理。”
掛了電話,他順手把這單拖進“待複核”文件夾,又刷新了一遍主控台。頁麵加載出來,幾組數據並排躺著:前端功能啟用率98.6,客服回訪觸發次數12,施工打卡成功率83——比昨天低了五個點。
他記下一串數字,打開會議邀請模板,填上時間:900。參會人:老陳、王姐、老周。主題欄他敲了幾個字:“第一天運行情況同步”。
九點整,釘釘群彈出三個“已進入”的提示。
“人都齊了。”老陳的聲音先冒出來,帶著耳機特有的輕微電流聲,“我把昨天的數據打包發群裡了,重點是打卡合規率,目前卡在圖像質量這一塊。”
“我也看了。”王姐接話,“問卷回收才六份,大部分客戶壓根沒點開推送消息。咱們那個‘安心戶’標簽,好像貼了個寂寞。”
劉好仃點頭,雖然他們看不見。“問題分兩頭看。一頭是執行,一頭是感知。”他調出剛才那張歪斜的照片共享到屏幕,“這不是技術問題,是習慣問題。新人不熟,老人嫌麻煩,結果都一樣——標準走樣。”
“培訓得跟上。”老周說,“光靠我在調度台吼不行,得讓他們親眼看見什麼叫合格,什麼叫不合格。”
“那就定下來。”劉好仃敲下日程提醒,“下周三下午,廠區會議室,施工隊全員到場。你牽頭組織,老陳配合做一份圖文操作指南,重點標出拍照角度、定位開啟步驟、時間節點順序。做成小冊子,人手一本。”
“還得簽確認書。”老陳補了一句,“不然講完就忘。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應下,“算進本月考核項。誰沒通過,暫停接單兩天。”
王姐輕笑一聲:“這招狠。”
“不是狠,是讓大家都清楚,這不是可選項。”他關掉照片窗口,“另一頭,客戶那邊也不能乾等著他們自己發現變化。王姐,你說的回訪,今天能啟動嗎?”
“早準備好了。”她語氣輕快起來,“我和小李、小周拉了個臨時小組,名單按你給的‘沉默客戶’篩的,優先打最近48小時內完成測量的。話術也改了,不問‘您滿意嗎’,直接問‘有沒有收到進度提醒’‘看到短信了嗎’。”
“對路。”他點頭,“收集回來的反饋,彆堆著,每天中午十二點前彙總一次,我們看趨勢。”
“沒問題。”王姐頓了頓,“有個細節——龍崗張先生剛打了客服電話,問能不能把安裝時間再往前挪一天,說家裡裝修進度趕。”
劉好仃抬眼看向屏幕,找到那張熟悉的訂單號。備注裡寫著:“首批安心戶,建議本周內完成”。他點開調度表,翻了翻可用時段,手指停在周四上午十點。
“給他安排上。”他說,“順便告訴客服,態度要穩,彆承諾額外優惠,就說‘因為您是我們第一批優先服務客戶,我們儘量協調’。”
“懂了,捧著不寵著。”王姐笑了一聲。
“就是這個意思。”
會議結束前,老陳突然出聲:“劉師傅,第二批‘安心戶’的標簽已經全部打完,共32人。但係統顯示,隻有9個人點進過服務詳情頁,其他人連推送都沒點開。”
劉好仃盯著那一排灰蒙蒙的頭像,像是三十多盞沒亮的燈。
“說明我們以為的重要改變,在客戶那兒,可能連動靜都沒有。”他慢慢說,“不能等他們自己察覺。王姐,把這32人加進今天回訪清單,優先級提到最高。問問他們是不是沒注意到消息,還是覺得沒什麼不一樣。”
“好。”王姐應下,“我讓組員每人負責五到六個,爭取今天下午三點前跑完一輪。”
“辛苦。”他合上筆記本,看了眼牆上的鐘,九點四十。